對於很多關心中國事務的人來說,中國的脆弱之處很多,從政治到經濟到社會,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謝淑麗的《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一書的貢獻並不在於一一列舉這些弱點,而在於強調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中國的外部強大和內部虛弱;中國領導層對國家的強力控制和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
謝淑麗說,現在的中國是自19世 紀中期以來經濟上最發達、國際地位最強大的時期,但看來十分自相矛盾的是,中國的領導層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對國內的局勢有深刻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實際上告訴人們中國的主要脆弱之處在國內,而並不是所謂外部的威脅。
謝淑麗的這個看法是有道理的。表面上看,中國的晚清和民國時期充滿了動亂和戰亂,所以統治者有危機感是有道理的。但那些戰亂和動亂都或是由於外敵入侵,或是由於內部有公開的大規模的武裝反抗所引起,而今天的中國並不存在這兩個因素。這就是令人費解之處。
她說和世界上任何統治集團一樣,中共領導層自然要保持權力。但問題是民主國家領導人即使喪失權力也是通過民主和法制的程序,和個人以及整個統治集團的身家性命無關;而在中國,中共奪取政權的歷史和半個多世紀的的統治把政權更迭的程序變成了一個被推翻和被顛覆的問題,所謂生死存亡的問題,這就是他們不安全感的最深刻根源。
謝淑麗提到的一個具體事例是武裝警察部隊--簡稱武警的成立和發展。很多中國人對於武警的存在和發展已經熟視無睹,視為國家機器理所當然的一部分。但這樣一個武裝力量在世界其它國家是十分罕見的。為了維護國內秩序和統治集團的利益,很多國家都有強大的安全和警察機關,包括公開的和秘密的,但象中國這樣在這些機構之外,還有一支以常備軍的建制來組織、用正規軍的武器來裝備,在每個地區都駐紮的國內安全部隊,還是不多見的。
謝淑麗分析說,這是因為1989年天安門事件和蘇聯東歐集團的劇變之後,中國領導集團意識到用正規軍來鎮壓政治抗議不但損害軍隊的士氣,而且不安全,羅馬尼亞軍隊的倒戈和蘇聯軍隊拒絕鎮壓莫斯科民眾就是事例。弄得不好調動軍隊來平息政治動亂會適得其反,因為武裝部隊主要是對付外敵入侵的,而武警部隊的建立從性質上說就是為了名正言順地對付國內大規模的動亂。因此,武警部隊的建立,一方面表明了中共的強大,另一方面也顯示了虛弱。
謝淑麗認為,中國當然有很多其它的導致政權虛弱的原因,如對腐敗的憤懣和就業問題的壓力,除此之外中國的脆弱還在於中國社會的民族主義情緒在台灣、日本和中美關系等問題上對中國政府的壓力,這種壓力會給中國的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也是中國領導層不安全感的一個來源。中國政府的合法性不但和政治民主、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有關,隨著實際局勢的發展,也越來越和中國政府如何處理國際危機,如何利用和操縱民族主義情緒有關。
謝淑麗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強大相比,中國國內的虛弱和統治集團的不安全感對美國更具有挑戰性和威脅性,因為這種虛弱和不安全感使得中國的發展具有不確定性,一個突發性事件就會造成局勢失控,而中共統治集團為了避免喪失權力的危險會不惜採用非常手段,冒大規模國際沖突的風險。
那麼,如何避免這樣的前景發生呢?我們下次節目再介紹謝淑麗為美國政府提供的建議,並對她的這本書做一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