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书评﹕对香港回归的一片心理折射镜--评长篇小说《虹城》


2006.06.09

香港管治权自从一九九七年起回归中国,至今将近十年了。在这十年之间,香港在中共所谓“五十年不变”的承诺之下,成为“一国两制”的样板地。事实上又如何呢?“港人治港”,是一片美好的新天地,还是使香港和香港人,陷入一个新骗局,经历一场新灾难,难以从困境中自拔呢?

对于这一切,香港不同阶层和界别的人士,自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曾在五任港督任期间担任公务员、高官,又在英国政府管治下的最后一次立法局选举中当选立法局议员的黄钱其濂,以文学之笔,创作了香港回归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虹城》,从居住在香港的洋人、半洋人以及土生土长的华人等等的生活景况和遭遇,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香港历史性的变化。

小说的主要背景,放在一所精心设计的豪宅—爱宝堂内。主人早年由爱尔兰来香港,由赛鸽业发?,一直以香港为家。一九九七年,他已垂垂老矣,又面临香港回归中国的历史转捩期。小说的故事,就是围绕在他身边的两代人展开。或处心积虑地要“设法掌握一些新秩序下政治力量的筹码”,以祈“在新秩序下找到一席之地”;或为了争夺财产、权力和地位而勾心斗角。小说的人物、情节,都多多少少带有一些传奇性,也不乏吸引读者,尤其是海外读者之处。无疑,作者对于香港上流社会的生活,是非常熟悉的。也不时地借用小说的人物之口,讲出对香港回归的感受。

比如小说中有一位在香港出生和长大的欧亚混血儿,对访问他的外国记者这样说:“……我心里感觉自己是百分百的中国人,虽然我有一半‘鬼佬’血统,还有很多‘鬼佬’朋友,而且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和‘鬼佬’相同。……英国人在的时候我恨他们,可走了之后我又喜欢他们了。我和香港一样,有很多不解之谜,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香港是个典型的不解之谜,英国人走了,可他们却把很多东西留了下来。有时我发现,一些爱国主义者都有著英国人的价值观,应该说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英国价值观。所谓的香港是一个有著英国特色的中国。此外,香港一直被看作是一个颓废的地方,可恰恰香港又是有许多非常忠诚而有原则的人。”

身为豪宅的一个女佣人则说:“我像生活在彩虹里,但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很幸运,也知道彩虹很漂亮,即使我根本看不见。”

就像折射镜一样,小说反映了某些香港人对于香港回归中国的感观,也是本书的阅读价值所在。但作者对小说情节的创作,还是比较著重婚外情、争遗产、谋杀案等奇情的描述,对于人物的性格刻画、心理变化,还写得未够深入。而中文版的错漏处太多,甚至人名也前后不同,影响了该书的质素,也是令人遗憾的。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