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桦书评:《工厂.厨房.垃圾房——香港女工十五年》
2007.11.23
大家好,我今天想为大家介绍的书叫《工厂.厨房.垃圾房——香港女工十五年》,胡美莲等编,香港妇女劳工协会、文星文化教育协会2006年出版。
当我在书店一看到这本书,马上就买了。这主要是因为它的书名实在是精简扼要,非常形象化地以三个很普遍的空间,去点明了香港基层妇女的经济处境变迁。其次是因为,我念大学的时候,校园里开设了一间女工合作社,我们学生个个都爱她——因为合作社里的货物小食、姨姨婶婶更有人情味和社区的感觉,我们又可以买到热腾腾的烧卖鱼蛋,又觉得自己在支持一项有意义的经济活动。相比于付钱给一式一样的大集团连锁店,付钱给自己喜欢的人,总体来说感觉好太多了。
女工合作社的实践经验,是《工厂.厨房.垃圾房——香港女工十五年》的重点之一。《工厂.厨房.垃圾房——香港女工十五年》的主要讯息是:一,在过去这些年来,基层女性的生活环境已经愈变愈差,这些问题的根源应在宏观层面上被提出,并具体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二,即使情况差,我们还有资本主义以外的出路。
其实这本书表现的是做基层工作的知识份子态度,书里先探讨如“社会企业”、“社会资本”、“第三部门”、“第三条路”等等从西方传过来的理论及概念;然后是将全球性的理论用于分析香港本地的经济结构,论证香港基层妇女所面对的具体困境,再讨论面对的策略与方向、总结运动经验,最后以访问形式纪录参与者的经验与感受。
书里一系列理论文章,探讨了近年热门的“社会企业”、“工作导向福利”等等概念,这些概念,中港台三地的政府和民间都正在热烈谈论,本书可以提供一些知识和理论的基础,正本清源,让读者把握这些“新概念”的基本价值,不被公关语言所迷惑。
本书立足于传统的左翼关怀,抗拒把一切价值都市场化。书中一位论者崔老头指出,有著左翼基层关怀的知识份子,近年之所以会想寻找某种程度上靠近市场的“第三条路”,是因为出于过去二十年来的对左翼价值和语言的悲观。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新的希望、去除悲观。而本书除了提供知识和视野之外,还展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即是本来境况愈来愈糟的基层妇女,师奶主妇小市民,可以团结起来,以一种较有尊严的方式维持生活,快乐工作。
面对苛烈的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我们无须放弃所有原则和尊严,一面倒地将自己的灵魂卖给资本主义,我们还有别的选择,例如合作社式的非牟利独立自主经济模式。
书林漫步
- 邓小桦书评:《看.影像志1:非常教育》(Can Magazine)
- 舒心书评:以小说之笔再写香港--黄钱其濂长篇小说续集《花而山》
- 杜耀明书评:这是最后的斗争?--介绍“Against the law: labor protests in China's rustbelt and sunbelt”《犯法:中国旧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劳工抗争》
- 寒山:中国为什么是一个脆弱的强国?(下)
- 何良懋书评﹕欧阳诠、白晓云合著的《胡温之剑——打贾扫黄谁是最后赢家?》
- 寒山﹕中国为什么是一个脆弱的强国?(中)
- 邓小桦评叶荫聪的《小媒体,大事件》
- 寒山:中国为什么是一个脆弱的强国?(上)
- 舒心书评:平实亲切的香港文化回忆录--评陈冠中的《事后》
- 杜耀明书评:中国特色的法治思想--夏勇《法治源流》介绍
- 何良懋书评﹕《从陈方安生到梁家杰》--《A45报》人物专访集
- 杜耀明书评:香港的第三条道路?--评《十年回归.十年盘点》
- 杜耀明书评:政治精英兴衰备忘录--评《罗德丞政海浮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