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漫步﹕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暢談《醜小鴨》、《鷹之歌》和《海燕之歌》

0:00 / 0:00
SzetoWah_150.jpg
司徒華在香港大學的六四恥辱柱前。(法新社20050年圖片)

各位,我是本集書林漫步的主持謝芊芊,這次我請來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主席司徒華和我們談談三篇對他很有意義的作品──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短篇童話《醜小鴨》、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散文詩《鷹之歌》和《海燕之歌》。

很多人都尊稱他做華叔的司徒華是香港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及從政人士,他原籍廣東開平,一九三一年在香港出生,一九五二年畢業於葛量洪教育學院,自始一直從事教育工作,至九二年退休;在一九七三年,由於不滿香港政府削減教師薪酬,司徒華領導教師罷課爭取權益,並創立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擔任會長至九零年。八五年、八八年當選為立法局教學界功能組別議員;九一年、九五年,當選為立法局直選議員;香港回歸之後的九八年和二千年,再度當選為特區首屆和第二屆立法會直選議員。八九年因抗議中共政府鎮壓民主運動,他籌組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並任主席至現在。司徒華曾獲多個人權獎項,包括美國的“中國民主教育基金”八九年頒發給他的“中國民主傑出貢獻獎”。

司徒華說,自己從小就喜愛閱讀,細細個就睇好多課外書,《醜小鴨》、《鷹之歌》和《海燕之歌》對他人生有何意義?

他說:自己在一個窮困的家庭長大,小學三年級升四年級時,父親失業,無力負擔四名孩子上學,於是父親決定不再供他和大姐讀書,因他的成績不及兄長和弟弟的好,父親這個決定令他的弱小心靈大受打激,變得很自卑,不敢見以前的同學,直到他看到安徒生的童話《醜小鴨》,心靈才得到撫慰,《醜小鴨》讓他領略到即使自己的出身不如人,但只要努力克服困難,總會有美好的明天。

SzetoWah_cake150.jpg
2004年7月﹐73歲的司徒華宣佈不再參加立法會競選。(法新社2004年圖片)

華叔笑說自己其後並沒有變成天鵝,因為他稍長後,看到高爾基的散文詩《鷹之歌》和《海燕之歌》,對人生有新的體會,認為自己學習鷹追求自由和奮鬥到底的精神,以及海燕那種不懼暴風雨,敢於挑戰惡劣環境的鬥志。

華叔不時會去學校和學生分享讀書心得,他除了會提及這三篇作品之作外,他會學生談什麼呢?他說:他通常會向學生介紹自己在廿五歲前,即年青時看過的書,例如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他不單介紹書的內容,而是結合的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這些作品給過他什麼的啟示或精神力量。他認為讀書是各取所需,每個人對同一篇文章都有不同感受,他可以做的,只是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別人。

其實除了司徒華之外,很多參與過社會運動或經歷過人生低谷的人,都十分喜歡高爾基這兩篇散文詩《鷹之歌》和《海燕之歌》,覺得給人生很大的激勵和鼓舞,在節目結束前,讓我們重溫一下《海燕之歌》的最後一節───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的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