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冰在澳大利亞接受傳媒採訪

中國異見學者、貴州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袁紅冰在澳大利亞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他外逃的原因是希望能夠出版他在國內秘密撰寫的多部專著。

袁紅冰是在七月二十一日以貴州省法學代表團團長的身分率团訪問澳大利亞,同行有19人﹐在代表團抵達悉尼机場後﹐袁紅冰突然失蹤。數日後,袁紅冰在互聯網上撰文透露﹐已經向美國提出政治庇護申請。

七月三十一日﹐袁紅冰在澳大利亞一個秘密住所接受新唐人電視台訪問,講述他外逃的真實原因。袁紅冰透露﹐他是七月二十四號早晨坐飛机從布里斯本到達悉尼﹐到悉尼之後他就离開了代表團。他這次到澳大利亞主要就是想申請政治庇護﹐原因是他寫的四本書的出版以及把它譯成英文需要一定的時間。

從1994至2002年八年間﹐袁紅冰創作了四部文學作品﹐第一部是《自由在落日中》﹐揭露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共在蒙古所犯的種族滅絕罪行﹐第二部是《文殤》,記述自己從事的民主活動﹐第三部是《金色的聖山》,揭露中共對藏族文化的摧殘﹐第四部是《回歸荒涼》,揭示中共統治下人性墮落的悲劇。四部作品已全部秘密完成。今年三月,在友人幫助下四部作品文稿被製成光碟。

袁紅冰在訪問中說﹕以前蘇聯人出現了一個索爾仁尼琴﹐他通過《古拉格群島》一書把蘇聯人遭受的苦難升華為一种歷史的价值﹐一种精神的价值﹐而我們中國人,坦率地講﹐所受的痛苦比他們還要深重。他覺得他四本小說完成了這個歷史的使命﹐他相信這四本小說中所蘊含的自由的人性、所蘊含的藝術价值可以成為中國的文化在整個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輝煌成就。

袁紅冰說,他這次离開中國,不是為了尋求個人的榮譽、地位財富,他沒有半分這樣的想法﹐而只是想把他的小說告訴世界﹐讓世界明白在中國文人的整體墮落中﹐還有一些人在堅持這自由的理念。他表示,當他完成這事後﹐他會重新回到中國,讓他的生命在中共的黑牢里凋殘。他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在當代的中國﹐仍然需要有高貴的生命﹐他希望把自己作為祭品獻給自由和民主的真理。

此外,報導引述可靠消息來源話﹐中國安全部已通過各种渠道傳消息給袁紅冰﹐以高官厚祿,优惠的物質條件和允諾他可以回北大教書,或做生意為條件﹐來換取他放棄出版這四部書。

蒙古族的袁紅冰是大陸著名的自由知識分子﹐他早年任教北京大學法律系﹐一九九四年因寫作《自由在落日中》一書被秘密逮捕。安全部門不敢在北京審訊他,把他轉押到貴州﹐罪名是“企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 ﹐隨後當局以“永不能回北京,必須終生留在貴州”為條件將他釋放。當年11月開始,他任教於貴州師範大學﹐受聘為教授,並出任法學院院長。袁紅冰曾出版《荒原風》、主編《歷史的潮流》等書﹐被稱作詩人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