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間机构傳統基金會星期二在華盛頓舉行研討會,討論中國問題專家瑪勒瓦宁的新書《財富的戰士:中國軍事商業綜合企業的興亡》。瑪勒瓦宁在書中談到七十年代末,為了解決在中國國防開支減少的情況下進行現代化的矛盾,解放軍開始將自己現存的軍工生產轉化為以市場經濟為主的民用生產,這一轉化使解放軍變成中國政治經濟中一支自給自足同時又充滿腐敗的重要力量。瑪勒瓦宁說,到了八十年代,解放軍經營的企業种類包羅万象,不僅包括高科技領域和飯店餐廳之類的服務業,甚至包括妓院等設施。解放軍的各种企業公司達到兩万五千多家。他又指出,雖然中國政府1998年七月宣布禁止解放軍大規模從事商業活動,但是,至今許多解放軍企業的股權只是名義上過了戶,企業管理權轉移到了在職軍官的退役親屬名下,部隊只是部分地停止了商務活動。与會的美國國會參議院政府事務委員會顧問馬克.埃斯泊爾表示,許多解放軍企業只是在名義上轉換了股權,實際上仍然操縱在解放軍手里,而在國外經營的很多中國企業實際上仍屬于解放軍管理,其中一些積极從事收購敏感技術器材的工作。這位參議院顧問表示,美國國會所關注的問題是,在多大程度上解放軍及其所屬的公司正在利用美國的資本市場來獲得資金。尤其近几年,美國方面發現許多在美國經營的中國企業都与解放軍有關系,而且這些公司曾積极利用美國的股市來獲得資金。埃斯泊爾還提出,有關解放軍發展方向的許多問題,例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解放軍經商的含義,解放軍企業在為中國獲得先進武器方面是否會從事間諜活動等,都值得美國有關方面認真調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