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周刊》報道大型證券公司正將資金撤離亞洲區

最新一期《亞洲周刊》報道,大型外資證券公司正陸續將資金撤離亞洲,因為亞洲再不是以前那般可以帶來高回報。報道說,這些證券行曾經爭相打進亞洲市場,以為有高風險,就有高回報。但現在他們發覺,亞洲已經不是一個可以賺錢的地方。外資證券行陸續減少亞洲分公司的人手,部分更打算以後不再擴張亞洲區業務。報道說,亞洲經濟至今仍未有起色,復蘇無期,外資證券行已經沒有耐性等下去,決定把資金撤回歐美這些較穩定的市場。不過,香港匯富證券聯席董事姚浩然表示,沒有跡象顯示外資證券行正撤走在亞洲的資金。姚浩然說,現在難以估計如果亞洲經濟持續無起色,外資證券行是否會撤走。但現階段他不見外資證券行正在縮減亞洲區業務。同一期《亞洲周刊》的另一篇報道引述分析指,要援救亞洲疲弱的經濟,最終要靠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報道說,以前每當亞洲經濟放緩,區內國家都可以靠降低成本去刺激出口。但現在他們要面對中國這個強勁對手。新加坡總理吳作棟上周曾說,中國高質廉價貨品橫掃全球,在這情況下確保一席位是新加坡最大的挑戰。分析員認為,中國對亞洲其他國家而言是一個威脅,但亦是一個機會。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廉價的勞工,配合亞洲各地的專才,將可重振亞洲經濟。只要亞洲國家的政府願意打破阻礙自由經濟發展的屏風,改善金融體系,將可建立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經濟體系,支持亞洲經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