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日本終於就持續了大半年的農產品貿易糾紛達成協議

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本周五早上在北京,與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平沼赳夫和農林產業大臣武部勤舉行會談,商討解決兩國貿易爭端。會議不足一小時便結束。石廣生在會後說,日本決定撤銷對中國農產品的進口限制,中國亦不再對日本進口商品徵收特別關稅。他說,雙方願意建立磋商機制,共同研究如何解決貿易爭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發表聲明歡迎事件獲解決。他說,雖然協商結果未能完全滿足雙方要求,但他有信心雙方貿易將更有秩序。日本政府在國內農民的壓力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的保護機制,在今年四月率先對主要來自中國的三種進口農產品,包括大蔥、鮮冬菇和燈芯草,實施二百天臨時入口限制,並對超額進口產品徵收百分之一百至二百六十的關稅。而中國政府則在六月實施對等報復,對日本生產的汽車、手機和空調等三類機電入口商品,加徵百分之百的特別關稅。日本原定在本周五前決定是否對中國三種農產品,實施長達四年的入口限制。日方曾表示,如果談判未能解決兩國貿易糾紛,會把事件交予世貿組織仲裁處理。兩國貿易代表自今年七月,先後舉行了多輪部長級和副部長級談判,但都沒有達成共識。直至周五早上,兩國終於達成協議,避免把事件交予世貿組織仲裁。中國去年輸往日本的大蔥、鮮冬菇和燈芯草等三種農產品總值二百三十七億日圓,相等於十五億元人民幣。日本作為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去年向中國輸出了六百六十六億日圓工業產品。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程騰歡表示,中日兩國都不希望把事件交予世貿組織仲裁,因為這樣會令事件拖得更長。程騰歡說,雖然中國加入了世貿,但預料在個別問題上,中國政府仍傾向通過磋商解決貿易糾紛。至於在原則性的問題上,例如違反世貿規定或承諾,中國政府可能會把事件交上世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