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香港的航權談判終于達成協議并在星期一開始生效

被台灣傳媒形容為兩岸三通前模擬談判的台港航權談判,經過雙方長達兩個月協商後,終於達成協議,雙方每週各增加49個航班以及一千一百噸的貨運,航約從今天開始生效,為期五年。台灣的民航局長張國政表示,依照新的航約,台港雙方共有六間航空公司提供兩地客運和貨運服務。在台灣部份,除了中華航空和長榮航空外,還增加了華航的子公司華信航空;而在香港方面,就由原有的國泰航空和港龍航空,再增加華民航空提供貨運服務。張國政表示,台灣本來祗有兩家航空公司參與新航權,但由於華航發生澎湖空難才產生改變。張國政說:原來是規範兩家航空公司,後來在二十四號談完的時候,在二十五號華航發生空難。依據我們的航權分配,如果有失事,在一年之內不予分配相關的航權,因此在這部份,延伸到第三家航空公司的加入。負責這次談判的大陸委員會企劃處處長詹志宏表示,雖然這次航約是由民間代表簽署,但這次談判中有政府官員參與,能夠維護台灣的公權力獲得維護,他對這個成果表示滿意。詹志宏說:公權力的行使,在航權的談判上面也無容置疑。所以我們必須由政府授權相關官員參與這次談判,這個原因也在這裡。至於台港航權談判是否可做為未來三通談判的先例,詹志宏表示,台港航權與三通談判背景不同,台港航權是依《港澳關係條例》來談,未來三通談判則要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依據。詹志宏表示,台港航線是既成的航線,但是未來兩岸直航則是全新的狀況,而且台港航權談判面對的是港府,未來三通則要直接面對北京當局。台港航約本來在去年六月底到期,因為雙方未能就新約達成共識,所以兩度延約到今年六月三十日。從五月起,台港再展開新輪談判,終於達成新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