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於上周四公布有關低價股份除牌的諮詢文件,導致港股急跌。港交所隨即於本周日徹回有關建議,卻未能平息事件。
兩份英文報章《南華早報》、《虎報》和大部份中文報章的社論,異口同聲批有關的財金官員互相推卸責任。
《南華早報》指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堅持自己毋須知道除牌建議內容,不願挺身與下屬承擔責任。
《蘋果日報》形容馬時亨在立法會的表現令人震驚,以“沒有過目證監會提交給他的諮詢文件簡報?、“沒有業界人士致電給他告知問題所在?、“不能夠預知市場反應?等,將責任全部推卸。
《東方日報》認為,今次事件是國際丟人現眼的醜聞。如果不處分港府、港交所、證監會的四名高層官員,剛實行一個月的高官問責只會淪為笑話。
沒有出席立法會特別會議的事件主角、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於周三宣布,已委任一名資深大律師和一名熟識證券事務的會計師調查此次事件。他說,如果調查結果顯示自己犯下大錯,他願意引咎辭職。
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表示,不會接納立法會的建議,成立另一小組調查此事。他有信心由財政司司長委任的小組會公平調查事件。
國際知名財經報章《亞洲華爾街日報》也於周三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香港的金融監管機構在亞洲是本來是表表者,是次諮詢卻未有深思熟慮便推出股份除牌建議,引發股民恐慌拋售股票。港股市值在一天內不見了一百億港元,國際投資者對香港股市的信心動搖。該報呼籲香港的金融監管機構要謹慎行事,有效運用和執行規管市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