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日舉行的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中,泛民主派直選失利,即使在功能組別取得超過預期的七席的新紀錄,仍然未能達到整體上超過半數,主導立法會的目標。
今年的選舉投票率有五成五,約一百七十萬選民投票,創歷史新高,但卻低於民主派預測的六成,民主派在多個選區未能取得更多議席。成績最好是九龍東,鄭經翰、李華明和梁家傑均告當選,而鄭經翰則一如所料,成為當選票王,打破親北京陣營在九龍東的過半局面。
一直表示告急的李柱銘,最後令民主黨在港島大獲全勝,但另一位泛民主派現任議員何秀蘭卻以百分之零點二三,八百多票之微,輸掉席位,被民建聯蔡素玉奪去。而新界東參選的四五行動梁國雄,首次參選,取得高達百分之十四的票額,達到六萬多票,成功入會。
泛民主派在選舉中總共取得十八席,而親北京民建聯在與鄉事派結盟,以及民主派配票策略失誤下,取得九席直選議席,比上屆多取兩個直選議席。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在接受本台粵語組專訪時分析,選舉前一兩天,很可能出現大規模策略性投票行為。而政黨亦可能暗地裡進行配票,事前難以察覺。他分析說﹕香港有好多選區,在選舉前兩天都出現很戲劇性變化,包括港島區,以及九龍東,好多人可能會估計,出現選民大規模的策略性投票行為。而政黨亦暗地裡進行配票工作,這些亦是可能性。
在功能組別方面,就出現比預期中理想的結果。民主派有出選的九個以個人票為主的功能組別,七位成功當選,比預期多兩席。七個功能組別都是專業中產人士為主,分別是醫學、衛生福利、會計、法律、社會工作、教育和資訊科技。其中資訊科技和會計都是險勝,而教育和法律則取得壓倒性勝利。
功能組別的投票率,亦比香港地方直選總體投票率為高。以中產為主的功能組別,投票率約為百分之七十。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馬嶽接受本台粵語組專訪時,認為專業中產一般認同民主政治,民主派因此順利取勝。他說﹕在某些專業界別的人來說,有一定數目的人支持民主,一路來說,民主派在中產社區的支持度亦都比較高。而且比較多專業人士比較獨立,在個人投票的層面,中方要影響比其他功能組別都要困難。這令民主派能在個人投票功能組別搶灘。
醫學和會計是泛民主派新取得代表權的功能組別,其中會計界過去一直未有民主派人士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