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本周三開始生效

爭議了七年的《京都議定書》於本周三正式生效。根據議定,發達國家有義務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是於公元二零二零年,全球發達國家的廢氣排放量比一九九零年減少百分之五。

一九九七年,一百四十個國家在日本京都簽訂《京都議定書》。議定書規定,協議必須最少得到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五成半的五十五個國家核準,才具有法律效力,成為國際公約。

前美國總統克林頓代表美國於一九九七年簽署《京都議定書》框架協議,承諾把美國廢氣排放減少百分之七。但於二零零一年,美國總統布什宣布退出協議,以致計劃受阻。

國際社會後來轉向遊說俄羅斯加入。去年十月,俄羅斯國會批准加入《京都議定書》。俄羅斯總統普京於同年十一月簽署《京都議定書》,令到《京都議定書》終於成真。

目前,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中國政府於二零零二年簽署框架協議,承諾減少廢氣排放。

不過,全球最大廢氣排放國美國仍拒絕加入協議,所以在今後國際社會仍會努力遊說美國加入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