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軼批評中國的禽流感疫苗

0:00 / 0:00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副教授管軼,周三接受本台粵語組訪問時指,他支持香港政府採取果斷行動,立法禁止市民散養家禽,可較容易防禦疫情。而中國民眾在防治禽流感上,能做的並不多。最重要政府的監管政策要跟得上形勢,還要教導民眾如何辨別有問題的家禽。管軼說﹕中國的民眾要政府的監管政策跟得上,而政府要告訴民眾,那些雞是安全,那些雞是可以用的。

管軼認為深圳當局沒有透露國爆發禽流感,但香港沙頭角從深圳帶返港的雞隻竟帶有禽流病毒,事件必須徹底追查。他說﹕首先,走私雞從那裡來?如果由深圳來的,那深圳的雞又由那裡來,有很多問題都未解釋清楚。

管軼表示,他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由於中國廣泛對雞隻使用疫苗防治禽流感,但疫苗只能維持雞的生命,但不能消滅病毒,所以很多表面來看很健康的雞,實際上帶有H5N1病毒,當這些帶病毒的雞運到市場,就會傳染其他無打疫苗的雞,構成潛在威脅。而這種現象,相當普遍。這亦解釋為何部分省市並無家禽大規模爆發,但仍有人感染禽流感。

他說﹕很多雞,表面看起來健康,但實際是帶病毒,造成一種健康的帶菌狀態。因為很中國很多雞和鴨,都打了疫苗,疫苗能保護雞的生命,但不能消滅病毒。當這些雞被運到市場,而其他沒有打疫苗的雞就會死。

管軼還透露,在上年,中國政府只向世衛組織提供五個禽流感病毒的樣本,為了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以便追查病毒來源,中國政府應向世界提供更多新近發現的樣本。

他說﹕中國去年提供了五個病毒樣本,反正最新的樣本我未收到。我們的研究的發現,不同地區的病毒有不同,如果有足夠的病毒樣本,我們便有辦法跟蹤病毒來源。大家交換樣本,提供樣本,有一幅完整的圖畫,對了解傳播途徑,方式,肯定有幫助,這是共同的利益。

香港政政府周三刊憲禁止在家中散養五類家禽,防範禽流感散播,下星期一生效,市民違例會被罰款五萬至十萬元;周三再有市民交出10隻雞,累積數目增加到175隻,大部分來自沙頭角村民,當局周三全日共檢獲120幾隻死鳥。

而香港一名二十個月大的男孩,日前在四川返港後,一度懷疑染上禽流感病毒。香港政府在周三中午公布,經檢驗後,未在男嬰身上發現禽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