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季北慈(Bates Gill) 上週出席這個研討會時稱﹐自1985年中國發現第一宗艾滋病例後﹐中國的艾滋病患者人數持續不斷上升﹐根據中國官方2004年所作的調查報告顯示﹐估計中國約有84萬名艾滋病病毒帶菌者﹐而依據這數字推算﹐到2010年中國艾滋病病毒帶菌者的人數將可能升至六百萬甚至一千萬人。中國有關當局以及其他國際組織認為這個潛在的危機將對日後的中國造成嚴重的威脅。
季北慈表示﹐目前中國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來源人群多處於中國社會邊緣﹐或居住在落後的農村貧窮地區的靜脈注射藥物使用者﹐性工作者和在九十年代因捐血而感染的人士。由於常規的抗艾滋病病毒教育以及預防方案往往涉及不到他們﹐再加上他們經常有目的地躲避政府資助的干預活動及幫助﹐從而使他們成為了中國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源頭。

季北慈還說﹐另外﹐中國流動人口不斷增加﹐亦是潛在的高危人群﹐因為他們能接觸有關預防以及治療艾滋病相關知識的機會有限﹐因此季北慈認為﹐他們很有可能成為艾滋病病毒在中國傳播的主要新來源。
此外﹐季北慈亦指出﹐艾滋病在中國迅間傳播﹐其主要原因和社會政治﹐經濟以及醫學等問題亦有關連。
研討會上另一名艾滋病問題專家﹐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抗艾滋病藥物項目研究員莎拉.帕瑪博士(Dr. Sarah Palmer)分析了目前中國在抵抗艾滋病問題中所存在的挑戰。
她指出﹐中國的艾滋病病毒檢測和監督系統不單只薄弱和不完善﹐其公共衛生體系﹐特別是在艾滋病病毒疫情最嚴重的農村地區的運作﹐尤其有問題。而最重要的是﹐嚴重缺乏能對艾滋病患者進行正確診斷﹐咨詢﹐治療﹐監控的合格的工作人員。

帕瑪博士還說﹐對於昂貴的抗艾滋病藥物﹐以一個平均每年只有300元人民幣收入的農民來說﹐是無法承受的負擔。
雖然中國政府已就艾滋病問題採取了相關的應付措施﹐如建立全國性的治療和保健計劃﹐當中包括的“四免一保” ﹐對貧窮的公民提供免費的檢測和咨詢服務。但專家們認為﹐除了加快中國內地製度重建和改革外﹐如果有關當局不能夠實施戰略上協同的計劃﹐中國則隨時面臨失去國際援助的風險。
因此與會的專家們提議﹐中國應調動提供衛生保健的積極性﹐激勵醫務人員投入艾滋病的預防、治療及保健工作﹐借助教育培育更多對艾滋病患者﹐進行正確診斷﹐咨詢﹐治療﹐監控的合格人員。
也有專家認為﹐強化美中關係的合作夥伴關係﹐亦有助於有效阻止艾滋病繼續在中國蔓延。(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李君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