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就中国艾滋病危机举行研讨会
2005.06.10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季北慈(Bates Gill) 上周出席这个研讨会时称﹐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宗艾滋病例后﹐中国的艾滋病患者人数持续不断上升﹐根据中国官方2004年所作的调查报告显示﹐估计中国约有84万名艾滋病病毒带菌者﹐而依据这数字推算﹐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毒带菌者的人数将可能升至六百万甚至一千万人。中国有关当局以及其他国际组织认为这个潜在的危机将对日后的中国造成严重的威胁。
季北慈表示﹐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来源人群多处于中国社会边缘﹐或居住在落后的农村贫穷地区的静脉注射药物使用者﹐性工作者和在九十年代因捐血而感染的人士。由于常规的抗艾滋病病毒教育以及预防方案往往涉及不到他们﹐再加上他们经常有目的地躲避政府资助的干预活动及帮助﹐从而使他们成为了中国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源头。

季北慈还说﹐另外﹐中国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亦是潜在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能接触有关预防以及治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机会有限﹐因此季北慈认为﹐他们很有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新来源。
此外﹐季北慈亦指出﹐艾滋病在中国迅间传播﹐其主要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医学等问题亦有关连。
研讨会上另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美国国家卫生院(NIH)抗艾滋病药物项目研究员莎拉.帕玛博士(Dr. Sarah Palmer)分析了目前中国在抵抗艾滋病问题中所存在的挑战。
她指出﹐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检测和监督系统不单只薄弱和不完善﹐其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在艾滋病病毒疫情最严重的农村地区的运作﹐尤其有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严重缺乏能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咨询﹐治疗﹐监控的合格的工作人员。

帕玛博士还说﹐对于昂贵的抗艾滋病药物﹐以一个平均每年只有300元人民币收入的农民来说﹐是无法承受的负担。
虽然中国政府已就艾滋病问题采取了相关的应付措施﹐如建立全国性的治疗和保健计划﹐当中包括的“四免一保” ﹐对贫穷的公民提供免费的检测和咨询服务。但专家们认为﹐除了加快中国内地制度重建和改革外﹐如果有关当局不能够实施战略上协同的计划﹐中国则随时面临失去国际援助的风险。
因此与会的专家们提议﹐中国应调动提供卫生保健的积极性﹐激励医务人员投入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及保健工作﹐借助教育培育更多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咨询﹐治疗﹐监控的合格人员。
也有专家认为﹐强化美中关系的合作夥伴关系﹐亦有助于有效阻止艾滋病继续在中国蔓延。(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李君宜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