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團體關注河北因輸血感染艾滋的貧困農民
2006.01.06
中國經濟時報去年十一月刊登首席記者王克勤的長篇報導,指河北省邢台市一些醫院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為病人診治時,經常鼓勵一些人,尤其是產婦輸血,但沒有確保這些血液安全可用,結果一些病人輸進了有艾滋病毒病感染的血液,成為艾滋病者。王克勤至今已聯絡到約廿多個受害人,但有關注艾滋病的民間維權人士估計,受害的可能多達過千人
這些被艾滋病毒感染的無辜患者近年漸逐發病,王克勤的報導指出,這明顯是醫院的失誤,但這些患者沒有得到補償,由於很多病人家庭都是普通的農戶,他們在治病的過程中債臺高築,也由此使得他們的生活質量下降,營養嚴重不良。這種惡性循環式的貧困加速病人們的死亡。
有見於此,一群關懷艾滋病人的學者和維權人士等,發起募捐行動,呼籲社會人士捐款,協助這些家庭獲得進一步的治療及改善生活。
協助這次行動的北京愛源教育中心負責人胡佳對本台粵語組表示,九十年代中期,邢臺的血站曾經從艾滋病高發地區山西省購入一萬六千多袋未經嚴格處理的血液,供病人使用。胡佳說,曾有病人向醫院討公道時,遭警衛打至重傷。
發起募捐的人士在網上表示,會親自將善款逐一分發到需要救助的家庭。同時,他們也希望招募一些志願人士和他們一起去邢臺發放善款和探望病人。
©
2006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