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廣西采血站違規操作牟取暴利

0:00 / 0:00

十年前河南省因違法採血牟利,造成大範圍艾滋病傳播,最終出現“艾滋病村”的慘劇。此類事件有可能在貴州、廣西重演。現時兩省合共有48個採血站,每年血液交易達二千五百噸。有關注艾滋病問題的人士擔心採血站衛生措施不足,導致艾滋病傳播。

目前貴州省有25個采血站,分別位於惠水、盤縣、長順等25個縣,每年采血總量為1,500噸以上,提供全國市場上四成的血漿。廣西有23個采血站,每年采血量達1,000噸左右

住在貴州山區的一名農民鯉顯宗,周一接受本台粵語組訪問時說,幾年前開始到血站賣血,他說,山區地方貧瘠,根本無地方可以種農作物,一家幾口,無以為生,賣血是當時惟一求生的方法,他說,每次賣血後身體都會好疲倦。他說,每賣一次血,抽六百毫升,就可以得到政府規定的獻血營養補助金85元,除去路費,食住等雜費,餘下五十元已足夠他一家數個月的生活費。

中國民間關懷艾滋病人活躍人士胡佳表示,由於河南艾滋病事件,大陸關閉了河南大部份的血站,造成貨源短缺,所以部份藥物公司轉移往貴州、廣西、四川,另辟“原料”基地。胡佳說,貴州當地的血站,採血衛生措施不足,他擔心貴州,廣西等地,將成為下一個河南,官商勾結,為了逐利,疏忽安全防範措施。

關注血站腐敗問題的廣西維權律師楊在新表示,採血站與傳統賣血的不同,這些血漿並非用於醫院臨床輸血,而是賣給生物制藥公司,提煉制血白蛋白、球蛋白和血小板等昂貴藥劑。但賣血漿是暴利的行當,他指,由於血漿被制藥公司製成產品後,利潤驚人,他相信當中一定有地方官員參予,擔心血站違規操作,跨區採血,甚至出現頻採,超採現象。

楊在新指,大部份農民,若非生活迫不得以,都不想賣血為生,因為賣血會損害身體,令人更擔心的,是採血過程的衛生問題,好容易從共用針筒時感染病毒,例如艾滋病。

血站腐敗現象普遍,牟取暴利的手法惡劣。一些血站違規操作,降低賣血者標準,跨區採血漿、頻采、超采等現象比比皆是。

單在二零零四年,貴州政府審查了23個血站,發現接近半數的血站少付供血者營養費、就餐費共342萬元;超過一半的血站逃稅共785萬元。其中息烽縣血站隱匿血漿收入549萬元多,並將當中的233萬元以福利費名義集體私分。省血液中心、部分市、州、地、縣中心血站冒領獻血者營養餐,給職工發補貼,共317萬多元。(馮日遙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