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有意制定政策限制官員外訪及轉移資產

0:00 / 0:00

香港《文匯報》報導,二零零四年,撇除國事和外事訪問,一共有四百多萬人次的官員幹部外訪,化費達到六百多億美元,即接近四千八百億人民幣。不少外訪都以考察為名,實際上是運用公款遊山玩水。更加有官員,借機考察外逃路線,以及進行資產轉移的工作。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除了現時規定的縣處級官員申請護照時需要經上級批准外,日後亦會擴大適用範圍至司局級官員,出外考察亦需經過審批,以及設立專責委員會,監察司局級官員將資產外移,以及持有外國護照的情況。

維權人士趙昕,周三接受本台粵語組訪問時指,中國政府近年都思考了很多防治腐敗的措施,但不少措施一提上高層,就受到很大的阻力,沒有辦法實行。就像在不少西方國家常用的“陽光法案”,就等了十二年都未實施。(趙昕說﹕他們想到很多的方法,一提到去上級就很難實行,只在討論,沒完沒了。就像陽光法,把官員和親屬的財產作出公報,已經過去了十二年,依然是很多人反對,依然沒有辦法實行。)

前北京大學法律系講師王天成指,現時問題癥結在於,中國出現了制度性腐敗,需要實行在法治和民主原則下的政治改革,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他認為不需要小枝小節的改革,而如果改革不依民主和法治原則,有可能越改越糟。他說﹕領導人要有政治改革的意願,並且付諸實行,政治改革不應該是小枝小節的改,或掛著政治改革招牌,做其他的事。應該照著民主與法治的原則去做,如果不依照去做,反而會越改越糟。

近年來,有不少官員以及國企負責人,不斷地借考察名義往外旅遊,引起民眾不滿。而近年,不少貪污官員借外遊機會乘機外逃,亦引起了社會以及中央政府廣泛關注。其中江西省前副省長胡長清,更曾經要求公安局製造載有假資料的護照,以便外逃。(李建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