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九位中國學者的公開信指出,現時學術腐敗和學風不端越來越猖獗,如果當局仍然對學術界的問題不聞不問,將會摧毀中國學術界的聲譽和尊嚴。
公開信指責,主管中國教育工作的教育部,並無常設機構和程序,解決學術腐敗和抄襲問題。另一方面,各大專院校對學術腐敗行為的袒護,亦令院校成為了學術腐敗的一大溫床。
公開信要求當局,成立由品學俱佳的學者組成的學術紀律仲裁委員會,處理學術腐敗的投訴,並且懲戒那些未有履行監督職責的大學校長。他們又表明,在公開信公布後兩周開始,如果他們再發現有任何抄襲,或學術腐敗事件,他們除了會通知媒體以及被投訴人任職的機構,亦會呼籲海外內各大學報、出版社,抵制涉嫌抄襲或從事腐敗行為的學者。
參與聯署的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袁偉時,周二接受本台粵語組訪問時,指他甚少參與集體行動,但由於他認為學術腐敗情況很嚴重,因此參與聯署。他認為,學術要擺脫官方的控制,才有可能減少學術腐敗的情況。他說:任何人認識都有局限性,官員有其長處,但對學術問題作出判斷,都有困難,所以要著眼於制度建設,不要讓個別行政官員,對學術問題作出判斷,對防止學術腐敗有很大的作用。
而目前正透過法律途徑,控告涉嫌抄襲者的前北京大學法律系講師王天成表示,對參與聯署的學者表示敬佩。他認為,懲治抄襲和學術腐敗,本來是大學的責任,現時學術腐敗嚴重,反映了大學變得官僚化,出現腐敗時與官方機構無分別,令大學反而不能夠自行解決腐敗問題。王天成說:現在中國的大學是國立,已經行政化、官僚化,出現學術腐敗時,反應亦變得和官方機構差不多,例如有學術腐敗事件時,校方就和官方一樣出面打壓傳媒,結果只要有問題,就處理不了。
近年來,中國學術界出現的抄襲和腐敗事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其中,武漢大學教授周葉中抄襲王天成論文案,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研製晶片漢芯一號被揭發做假的事件,都成為了民眾關注的議題。(李建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