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報導山東第一大企業魯能集團化公為私


2007.01.12

大陸傳媒報道﹐山東最大國有企業魯能集團“私有化”﹐懷疑導致超過7百億元人民幣的國有資產在轉制過程中流失﹐而集團發表聲明指報道失實。

據最新一期的大陸雜誌《財經》報導﹐山東第一大企業以及全國電力系統最大職工持股企業的魯能集團﹐在過去一年間﹐由“國有”改為“私有”﹐北京兩間私人企業“北京首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國源聯合有限公司”以37.3億人民幣收購價獲得總資產高達約740億的魯能集團91.6%的股份。而新公司董事會大部份成員仍為原魯能集團的高層。

該雜誌質疑魯能集團私有化手續在半年前已經完成﹐但國資委﹐國家電監會等部門至今都沒受到魯能股權轉讓的報批文件。文章發表後﹐令魯能旗下3家上市公司於週二宣佈停牌﹐直至週四仍未復牌。魯能集團週三在其官方網站發出律師聲明﹐指集團在企業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和規定。在週四﹐魯能和國家電網公司發出告示﹐指《財經》雜誌的報導失實

據香港《明報》報導﹐在北京和魯能總部所在地山東濟南﹐該期《財經》雜誌被人大批收購﹐而大陸的主要門戶網站則奉命要撤下該文章﹐《明報》引述新浪網和搜狐網有關人士證實“受到壓力”﹐不得不這樣做。

而在魯能集團的公告中指出的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陳光健﹐並沒有如《財經》報導中所提及的向國務院上書。《明報》引述陳光健透過第三者表示﹐他並未向國務院上書﹐但他贊成國資委等部門調查事件﹐並支持專家維護國有資產的行為。

《財經》雜誌在週四亦修改其報導﹐指上書國務院的是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原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陳望祥。而該信曾經由中國投資協會多名負責人集體討論﹐並由陳光健遞交。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