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施甸爆發乙型腦炎疫情近百人受感染
2007.05.28
雲南省施甸縣爆發乙型腦炎疫情,至今有近一百人受感染,其中有三十多人仍在醫院接受治療,院方指病人病情穩定沒有生命危險,當局指病情已受到控制,並已調派醫療隊入村為兒童打防疫針。
雲南省施甸縣上月中,出現首宗乙型腦炎感染個案,其後個案陸續增加,至今有近一百人受感染,爆發疫情的地方,集中在施甸縣保山市內的兩條鄉村,患者以小學生為主,施甸縣人民醫院急診室,一名值班人員周一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上周有四十多名受乙型腦炎感染的病人入院,患者以兒童為主,經診治後,部份人已康服出院,現時仍有三十多人仍然在感染病房留醫,情況亦已有好轉。
施甸縣政府辦公室值班人員張先生表示,去年首宗乙型腦炎的個案,是在七月發生,由七月至九月都是乙型腦炎的發病高峰期,但今年首宗個案早在四月出現,他說現時難以評論疫情是否較去年來得嚴重,但他強調當局已派出多名醫療專家,入村為兒童接種疫苗,現時疫情已得到控制,沒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
張先生又說,有關當局仍然統計緊有關的感染個案,所以暫時未能提供確實的感染數字。
施甸縣一名居民馮先生表示,以往縣內都有零星的乙型腦炎感染個案,但獲悉今年在某些鄉村正爆發疫情,為謹慎起見,他早已帶年幼的兒子到疾控中心打乙型腦炎的防疫針,以防感染。
原北京平安醫院的徐永海醫生表示,乙型腦炎的死亡率相當高,屬於大陸傳染病中的第四號殺手,他估計施甸縣爆發乙型腦炎疫情的原因,是當地的防疫工作不到位所致。
徐永海又說,乙型腦炎簡稱乙腦,俗稱大腦炎,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為主的急性傳染病,大多患者為兩至七歲的兒童,個案多發於夏季,被帶有乙腦病毒的蚊叮是主要的傳播源頭。
患者的臨床表現有發熱,體溫急升,並有頭痛,嘔吐及嗜睡,一般潛伏期為十至十五日,嚴重者有呼吸或循環系統衰竭至死,一般須留院七至十日接受治療,少數患病兒童康服後可能會有後遺症。
據國家衛生局於去年八月公布的數字,去年頭七個月全國共有二千三百多個乙型腦炎病例,當中有七十八人死亡,與前年同期相比,發病人數上升了接近四成四,死亡人數稍微下降六個百分點。(馮日遙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