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運人士在紐約討論中國政局


2007.11.12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一批大陸民運人士週日在美國紐約出席一個有關中國政局的研討會﹐出席的包括首次來美的大陸民主牆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民運人士任畹町、有“最後的右派”之稱的林希翎、六四民運領袖王軍濤等。任畹町在會上說﹐近年大陸出再一股維權運動﹐民運應與維權力量結合﹐才是全面的策略。

總部在美國的《北京之春》雜誌週日在紐約市舉行“中共十七大後中國政局研討會”。《北京之春》主編胡平直言對胡溫政權表示失望﹐十七大並沒有推展中國的民主進程。

他亦懷疑所謂的“黨內民主”的意義﹐他說最應該公開的投票過程卻不公開﹐而這次大會保安的嚴密保安特別嚴格﹐亦是要監視對場內的高官﹐恐怕開票的結果不利北京當局。

根據十七大會議訂下的最新行政佈局﹐“太子黨”人馬﹐包括劉延東、張德江、薄熙來等紛紛上位﹐佔去政治局裡百分之四十的席位。有傳鄧小平之子鄧樸方更將會升任“政協副主席”。陳破空指出現在中共大批啟用“太子黨”是中共集體焦慮的體現﹐並顯示中共老人們不信任平民出身的“外人”胡錦濤和溫家寶。

陳破空認為李克強接班的原案﹐變成習近平李克強同時出線、習近平後來居上的新版。在這個回合中﹐江澤民大勝﹐胡錦濤大敗。習近平突然出線是江澤民干政的結果﹐佈局突顯了胡錦濤和江澤民的矛盾和對立。

對於當局認為大陸人民的素質低還不配有民主﹐對此﹐陳破空覺得不以為然﹐他說﹕緬甸人應該不比中國人差吧。非洲的一些國家素質可能不像中國的吧。在以前﹐南韓北韓是一樣的基礎﹐應該是一樣的素質吧。但是南韓實踐了民主﹐那北韓沒有。這不是中國人素質的問題﹐是共產黨造成了道德滑坡﹐道德淪喪﹐人性淪喪﹐笑貧不笑娼﹐認錢不認人。最後韓國報紙就說了﹐中國人只有一個宗教﹐沒有宗教﹐中國人只有一個宗教就是錢﹐對其他都不管。所以她對民主、人權當然的排斥﹐也就是鄧小平把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江澤民什麼“財富通四海”﹐這些說法的毒害結果。這種說法也是對中華民族的歧視。我想別的民族能搞民主﹐我們也能搞民主。絕對不因為我們是中華民族就不配搞民主。我想這樣的歧視論調中共應該收斂。

有別一些輿論認為海外民運分子長期內訌﹐沒有做出成績﹐任畹町覺得海外民運總體上是團結的﹐沒有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各人持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他覺得海外民運百花齊放總比一個組織獨大好。

對於近年在大陸涌現的維權運動﹐任畹町認為維權與民運兩者有共通點﹐應該好好結合這兩股力量。他說﹕這是個老問題。傳統民運就是維權﹐首先維權。我們是多位訴求的﹐是全面戰略的。我們過去維護人權就是維權﹐就是講司法維權。傳統民運就是包括維權﹐包括民主運動制度轉變。簡單維權就是不講制度轉變﹐簡單的思考轉變。這麼多年他們也看得到﹐走不通的﹐沒有走通那條路。你搞維權﹐照樣判。很多人認識到現在區分維權和民運是沒有意義的。

由於美國有不少大陸民運組織﹐良莠不齊。另一名出席者劉國凱呼籲﹐海外的民運組織在幫助大陸同胞在美國申請政治庇護的時候不可濫財﹐賬目要透明化。

而王軍濤認為八九民運以後中國民主發展停滯不前是因為大陸的中產階級過於保守。他說﹕當全世界的中層精英都認為中國該有民主改革的時候﹐中國的中產階級卻認為不該改革。譬如說﹐中國存在那麼多的問題。東歐的經濟發展也比較好、南韓的經濟發展也比較好﹐當精英們看到那麼多的問題的時候﹐會覺得不應該這樣﹐這個社會太不公正了﹐我們必須改革。但是中國的精英看到那麼多的問題﹐如腐敗等那麼多年﹐不能改﹐現在一改了之後﹐中國就會亂﹐對誰都沒有好處。於是所有的問題不但沒有得出改革的結論﹐反而導致維持舊的體制﹐政治穩定的結論﹐迎合了鄧小平後來的說法。譬如蘇東垮臺時﹐全世界的精英的結論都是民主潮流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但中國的精英得出的結論千萬不要發生蘇動這樣的改革﹐這樣的話中國就亡了。就是因為這樣中國精英的保守心態導致中國缺乏改革動力的來源。

不過﹐與會者都認為在國際民主的潮流下中共已經在不斷的妥協﹐所以國內外的民運人士和組織應該好好把握這個實際推動民主。(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記者吳翊菁在紐約報導)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