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質疑中國抑制經濟過熱的政策
2006.11.0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4月﹐曾預測中國2006年的經濟增長為9.5%﹐但現在認為會超過 10.5%。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政府試圖控制在房地產和銀行信貸方面的強烈增長態勢﹐以避免導致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並在今年10月表示﹐7-9月的增長已經減緩。
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部主管達納韋(Steve Dunaway) 周二對記者表示﹐對中國正在進行的減緩經濟過熱現象的成效感到懷疑。似乎中國正在與經濟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馳。他強調說﹐中國急需改革金融體系。放寬國家對貨幣的控制有助于中國改善目前經濟嚴重依賴投資和外銷的情況﹐更加朝向消費市場發展。
雖然達納韋也提到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近幾個月稍有提高﹐但認為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的速度仍須加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出臺的對中國經濟的評估報告說﹐184個與中國有經濟合作的國家對人民幣匯率的緩慢增長表示不滿。中國的經濟保護主義情緒正在增長。
另外﹐美國霍金. 豪森律師事務所周一在華盛頓舉行專題討論會﹐討論中國政府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新的經濟降溫措施。參加研討會的發言人普遍認為﹐這些新措施對外資的限制作用非常明顯。美國商務部國際商務法律總顧問辦公室的律師布蘭克表示﹐中國出現的經濟民族主義情緒不僅反映在投資市場上﹐在其它領域﹐如服務業市場開放方面﹐還存在許多障礙﹐如果不能儘快消除﹐必然會影響到中國整體的投資環境。(李靜文報道)
©
2006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