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表示已經形成解決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的機制
2006.09.25
中國教育部週一稱﹐國家已建立完整工作機制﹐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有學者認為﹐政府應拋棄城市本位主義立場﹐擴大社會辦學的範圍。
中國教育部週一在北京的新聞發佈會中表示﹐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了解決各地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的工作機制。教育部負責把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納入自己的教學規劃﹔公安部門要及時向教育部門提供有關流動人口的情況和材料﹔財政部門要安排必要的經費。並且已經明確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接收。農民工子女與其他學生享有同等的受義務教育。學校不能違反規定加收借讀費和其它任何費用。
北京市海淀區的打工子弟學員明圓學校校長張歌真對本臺粵語組表示﹐雖然政府推行九年的義務教育﹐但目前許多學校仍無法做到。打工子弟學校的收費比較公辦學校的收費低。因此農民工還是願意將孩子送入他們學校。
本月初﹐明圓學校和其它36所海淀區的農民工子弟學校被海淀區教委列入取締計劃。受到許多學生家長的反對﹐目前暫未真正實施取締。張歌真表示﹐目前北京市有關部門正在與他們調查溝通﹐相信會有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
一位來西安打工做三輪車運輸服務的崔女士對本臺粵語組表示﹐西安市沒有農民工子弟學校﹐她的孩子原本在公辦學校讀書﹐但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被迫停學﹐開始與她一起打工。
今年4月國務院發佈的“中國農民工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全國的農民工大約有2億人。華南師範大學的經濟系副教授胡靖認為﹐要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除了在公辦學校插班就讀外﹐還應該擴大社會辦學的範圍﹐發展職業教育、電視教育、函授教育等多種教育項目。根本上是需要政府拋棄城市本位主義立場和“農村支援城市”的單向思維模式。因為這是造成農民貧困和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的深層原因。(李靜文報道)
©
2006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