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拨款90亿挽救湿地


2006.02.02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中国国家林业局周三宣布,国务院已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计划在2006至2010年期间﹐进行大规模的湿地保护工程。

中国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说,根据《规划》,这9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将用于启动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可持续利用示范和能力建设等四项重点建设工程,争取到在五年间使中国一半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中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垦荒造田,大量增加耕地,以致湿地大量流失,湖泊面积大幅减少,在表示年代,中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下降。尤其是自然或半自然湿地,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77%,远低于6%的世界平均水平。

另外,有专家指出﹐湿地是禽鸟栖息和迁徙的重要驿站﹐也是避免人与禽鸟接触的隔离带。但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力﹐一些湿地功能接到破坏﹐面积不断缩减﹐原本充当阻截禽流感屏障的湿地﹐却成为禽流感传播的突破口和疫情的高发区。

专家指出﹐要发挥湿地在阻截禽流感方面的作用﹐关键要改变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人们应该扭转把湿地当作“荒地”而无限地开发利用的错误观念﹐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湿地保护。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