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湖南段干堤崩岸問題日益嚴重


2006.05.05

據《廣州日報》星期三的報道﹐預計今年5月25號完工的三峽大壩﹐自2003年三峽蓄水以來﹐加上長江下游城市天氣異常、九江地震等原因﹐長江干堤湖南岳陽地區的部份河段發生嚴重崩岸險情。其中天字一號、洪水港、張家墩等幾處河段崩岸尤為突出﹐威脅長江干堤安全。

報道引述負責工程建設籌備的三峽總公司樞紐管理部處長胡興娥的話說﹐三峽工程建成後確實減少了大壩下游江水的含沙量﹐使江水對岸堤的沖刷加劇﹐從而造成一些崩岸。

一直關注三峽工程的北京學者戴晴對本臺粵語組表示﹐這個被稱作“清水下泄”的後果在做可行性研究的時候就已經被專家提出。但卻象其它提出質疑的提案一樣遭到否決。但所有早就預料到的後果﹐現在正在一個個的兌現。

《廣州日報》的報道指﹐湖南省華容縣天字一號地段的崩岸仍在加劇﹐當地護岸管理所所長陳年平說﹐自從2001年洪道拓寬後﹐該河段主流逐年南移﹐洲灘開始崩塌。目前崩岸呈快速發展態勢﹐最嚴重的長600米﹐最近處離長江干堤已經不足60米。

自從1994年三峽工程正式動工﹐國內外一直爭議不斷。中國政府高層極力推動﹐稱之為21世紀的偉大工程﹐但國際科學界對三峽工程控制洪災的有效性和發電方面的利益普遍存在疑問。不少人認為三峽大壩是一個經濟錯誤﹐更被指是嚴重損害自然環境和擾亂民生的工程。(李靜文報道)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