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份河段水質惡化影響飲水安全
2006.05.30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週一的報道指﹐長江的水已經蠟黃﹐沿江而下﹐被洪水衝入江中的白色泡沫塑料等不時可見。地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只有在江中心﹐才能取到3類水作為上海市的飲用水源。而長江兩岸的500多個取水口﹐因為水質污染有部份已經延伸至江心。隨著污染進一步嚴重﹐這些取水口向何處去將成為大問題。
報道引述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陸健健等有關專家說﹐長江流域年污水排放總量多達250多億噸﹐佔中國的四成以上﹐其中八成多的污水未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入長江。目前長江干流六成的水體﹐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一直關注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的著名作家鄭義﹐在接受本臺粵語組採訪時表示﹐由於長江水量大﹐目前還有一定的自淨能力﹐但與其它河流比較﹐長江沒有任何特殊﹐都是制度性污染造成的﹐這與早期西方國家的污染狀況不同。
報道分析長江污染的來源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首先是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其次是農業面源污染嚴重﹔還有航運量激增帶來的大量船舶污染。報道說﹐儘管沿江一些省市也擔心長江污染會帶來嚴重的生態災難﹐但各省市為了保證自己的GDP的高速增長﹐仍在拼命建設﹐尤其是高污染﹐高耗水﹐需要大宗運輸的重化工項目﹐幾乎無一例外的擺在江邊。鄭義表示﹐很多企業和政府機構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根本不考慮百姓的生活﹐而受政府控制的媒體﹐也無法起到監督的作用。
據中國官方統計﹐目前中國有七成的河流湖泊和九成的城市地下水源受到污染。新華社去年5月報道說﹐中國文明的搖籃﹐第二大河黃河的污染非常嚴重﹐河水已經不適合飲用和游泳。(李靜文報道)
©
2006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