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30日至10月7日這八天之內,北京市公安局共接獲1,265宗信用卡手機短信詐騙報案。直至周二上午,警方仍陸續接到民眾的報案。
《北京晚報》報道,在黃金周期間,不少北京市民都接到手機短訊,指事主在某月某日消費了多少錢,將會在次日的結賬扣款,如有疑問,可撥打他們提供的電話。當一頭霧水的事主接到這類短訊後,如果真的回電給對方,就很容易墮入圈套。
對方會聲稱,事主的信用卡的確有交易,卡內的資金可能受損,為了避免損失,事主必須將卡內的資金按他的指示轉到其他賬戶。不少民眾上當按對方的指示去做,結果卡內的錢全部轉到了對方用假名字開設的賬戶內。
騙徒的花招很多,有些不會要求事主轉賬,而是向事主索取信用卡卡號和密碼等資料,表示會協助查詢,結果騙徒根據事主的卡號和密碼,複製了一張銀行卡,將事主資金提走。
北京市公安局人員接受本台粵語組查詢指出,騙徒通常是透過手機發短信,並留下聯繫電話。如果事主打他的電話,對方就會冒充公安機關、銀行,騙取事主的銀行賬號、密碼或轉賬。公安局的工作人員說﹕“一般是透過手機發短信,說事主在那兒消費了,如果沒有異議,就打算過數,如有異議,就給你留下聯繫電話。如果事主打他的電話,對方可能採取詐騙手段,冒充公安機關、銀行,騙取事主的銀行賬號、密碼或轉賬。”
目前,上當受騙的有數十人,年齡由35歲至50歲之間,損失在幾千元至31萬元不等。
警方提醒民眾,如果接獲可疑短訊,應先到銀行核實短訊內容,或撥打各銀行向社會正式公布的客戶服務電話號碼查詢,核實消費情況。而卡主亦不要向他人透露銀行卡的賬戶資料,更不可輕易將資金轉到陌生賬戶。
北京市公安局人員提醒市民,如果對短信有疑問,可以打公安局的110電話,亦可打到銀行的客戶服務諮詢電話,但不要打他留下的電話號碼--“一般來說,群眾如果接到這類短信,可以打110諮詢,如果對賬戶有疑問,可以打銀行的客戶電話諮詢,不要打他留的電話號碼諮詢。”
這類信用卡短信詐騙案,最早是今年5月出現在上海、廈門等東南沿海城市。今年9月上旬,北京市亦出現第一宗信用卡短信詐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