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卡手机短信诈骗案件大幅上升
2005.10.11
从9月30日至10月7日这八天之内,北京市公安局共接获1,265宗信用卡手机短信诈骗报案。直至周二上午,警方仍陆续接到民众的报案。
《北京晚报》报道,在黄金周期间,不少北京市民都接到手机短讯,指事主在某月某日消费了多少钱,将会在次日的结账扣款,如有疑问,可拨打他们提供的电话。当一头雾水的事主接到这类短讯后,如果真的回电给对方,就很容易堕入圈套。
对方会声称,事主的信用卡的确有交易,卡内的资金可能受损,为了避免损失,事主必须将卡内的资金按他的指示转到其他账户。不少民众上当按对方的指示去做,结果卡内的钱全部转到了对方用假名字开设的账户内。
骗徒的花招很多,有些不会要求事主转账,而是向事主索取信用卡卡号和密码等资料,表示会协助查询,结果骗徒根据事主的卡号和密码,复制了一张银行卡,将事主资金提走。
北京市公安局人员接受本台粤语组查询指出,骗徒通常是透过手机发短信,并留下联系电话。如果事主打他的电话,对方就会冒充公安机关、银行,骗取事主的银行账号、密码或转账。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说﹕“一般是透过手机发短信,说事主在那儿消费了,如果没有异议,就打算过数,如有异议,就给你留下联系电话。如果事主打他的电话,对方可能采取诈骗手段,冒充公安机关、银行,骗取事主的银行账号、密码或转账。”
目前,上当受骗的有数十人,年龄由35岁至50岁之间,损失在几千元至31万元不等。
警方提醒民众,如果接获可疑短讯,应先到银行核实短讯内容,或拨打各银行向社会正式公布的客户服务电话号码查询,核实消费情况。而卡主亦不要向他人透露银行卡的账户资料,更不可轻易将资金转到陌生账户。
北京市公安局人员提醒市民,如果对短信有疑问,可以打公安局的110电话,亦可打到银行的客户服务谘询电话,但不要打他留下的电话号码--“一般来说,群众如果接到这类短信,可以打110谘询,如果对账户有疑问,可以打银行的客户电话谘询,不要打他留的电话号码谘询。”
这类信用卡短信诈骗案,最早是今年5月出现在上海、厦门等东南沿海城市。今年9月上旬,北京市亦出现第一宗信用卡短信诈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