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杰因造价被解聘
2006.06.21
新华社消息﹐上海同济大学日前决定﹐因涉及学术造假﹐解除对该校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杨杰的聘任。
新华社周三的消息指﹐同济大学经过对“杨杰学术造假事件”深入调查后﹐日前做出决定﹐终止与杨杰2007年7月到期的聘用合同﹐解除其同济大学教授任职职务的聘任﹐杨杰将不再担任任何教学事务。杨杰涉及的学术造假事件包括在申报国家科研基金和其它职务时﹐将他人公开发表的论文列入自己的论文清单﹐并将他人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课题列入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栏目。
报道说﹐今年49岁的杨杰毕业于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1998年获得日本东北大学生化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担任助理教授。同济大学的有关负责人表示﹐2004年9月﹐同济大学通过公开招聘﹐聘任美籍华人杨杰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和教授。他被选中的原因是他作为第一作者1998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被评为当年全球引用最多的十大科学论文之一。
一位杨杰在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同学﹐目前在美国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士向本台粤语组表示﹐杨杰在他的印象中是比较老实的人﹐讲话不多。他和许多同学都一直关注杨杰事件﹐杨杰能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说明他并不完全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的造假事件﹐或许与中国目前的学术风气有关﹐如果不造假﹐恐怕什么也做不成。
近年来﹐大陆学术界涉及剽窃、抄袭、造假的丑闻不绝于耳。今年3月﹐北京清华大学教授、原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涉嫌“造假” ﹐被撤销教授职务。上过月初﹐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在领导研发首次国产DSP晶片“汉芯一号” 时﹐被指涉嫌抄袭外国产品﹐至今调查结果仍未公布。一项官方调查显示﹐80%的中国高级科学家认为目前中国学术界正面临致命的学术道德危机。(李静文报道)
©
2006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