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退休记者投诉中宣部


2007.02.05

新华社退休记者杨继绳八年前完成的一本新书﹐四度申请出版均被当局封杀﹐他去信中共中宣部长刘云山投诉﹐他认为中国人在争取落实出版自由时﹐与当局出现磨擦是正常的﹐要通过这些磨擦扩大民主空间。

新华社退休记者杨继绳,近日去信中共中宣部长刘云山,投诉他所写的新书《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由八年前至今,四次被宣传部门的官员封杀。在去年年底印刷发行后,仍然被中宣部官员禁止重印,以及连累出版社的出书配额少了百分之二十。

杨继绳在信中说,中宣部的决定,被怀疑与他曾经在香港出版谈及已故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书有关。而在这件事前,他本来不相信中宣部有出版黑名单的说法。他在信中批评,中宣部的做法剥夺了宪法赋予他的出版和言论自由。

杨继绳周一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对中宣部的决定感到不开心。他指现时中国的出版审查制度不规范,而中宣部门官员的思想与市场经济发展脱节,仍然处于计划经济年代。

杨继绳认为,虽然现时的政治气氛,已经比三十年前开放,至少可以就中宣部的决定作出异议。但他认为,中国人仍然要为落实宪法赋予的出版自由而出声。现时是旧时代转到新时代的过渡时期,要透过不断的磨擦,去扩大民众自身的民主空间。他说﹕一个人出声或许作用不大,当很多人出声的时候,效果就很大。现在是一个过渡时期,当自己的权利给剥夺的时候,要透过不断的磨擦,去扩大民主的空间。而未来一定会比过去进步。虽然他对中宣部的决定感到失望,但他仍然对中国未来在言论出版自由上的发展感到乐观。

而本台致电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时,当值人员指新闻发言人已经下班,不回应记者的查询﹕“现在新闻发言人已经下班了,我现在不能够回应你的查询,你明天再打电话过来吧。”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被指最近在一个吹风会中,一口气读出八本禁书的书名,其中一本禁书《伶人往事》的作者章诒和,对邬书林的言论作出反击后,引起全国知识界哗然,多位作家、记者、学者以及前中共官员,联署公开信批评当局禁书的做法。后来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否认曾经禁止个别书籍出版。

而杨继绳在赵紫阳去世前,曾经为他做过两次专访,并收录在两年前于香港出版的《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引起海内外注目。(李建军报导)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