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一個樓盤的業主反對在屋苑範圍內會興建清真寺,認為居民的生活會受到宗教儀式的影響,同時亦佔用了居民的休憩用地。
北京市海淀區世紀城第三期附近的清真寺,在非典疫潮期間,部分土地被世紀城的發展商佔用,清真寺當局與政府,以及發展商商討後達成協議,在重建清真寺時南移十米,將劃歸為世紀城第三期休憩空地,劃入清真寺的發展範圍內。
新入伙的世紀城業主並不清楚發展商有這樣的協議,在去年才發現政府有意將原有的休憩用地用作興建清真寺。由於這座清真寺用作舉行殮葬儀式之用,加上非常接近民居,因此居民大力反對,多次去信海淀區政府要求重新磋商,但並不成功。居民亦曾經入稟海淀區法院,但法院沒有受理。
而在上月十五日,清真寺方面展開興建工程,接近三百多名業主當日前往海淀區政府抗議,但至今未有結果。一名業主指,由於清真寺與當地居民習俗有一定衝突,擔心居民與回民會因此有所不便。這位居民說:居民對清真寺是很有意見,因為清真寺做的一些事情,和我們居民的日常生活有所衝突,這樣會有不便。
業主希望海淀區政府能夠有所回應,包括暫停清真寺的建設工程,召開聽證會商討如何解決清真寺土地被佔用,以及業主權益受損問題。業主指,他們無意針對伊斯蘭教本身,因為清真寺方面亦是受害者。
但發展商方面,認為清真寺只是距離民居一百米,並不會構成嚴重的影響,不認為有問題。發展商認為:清真寺和第三期也不是這樣近,只是一百米左右,也不是特別遠,不要聽網上那些業主說。
發展商又拒絕回應,他們在售樓時,有否向業主解釋附近有清真寺,以及收樓前向業主披露,發展商與清真寺間的協議。
而本台記者曾經向海淀區規劃局、宗教局和政府辦公室查詢,但他們只是表示現時由一個聯合委員會統籌這次工作,但當問及委員會的工作時,就只是要求記者向另一個部門查詢。他說:現在我們幾個部門正召開一個委員會,解決這個事情,不過我不是委員會的成員,很難告訴你現在工作的進展。
近年,由於發展商在出售樓盤時,未有將附近的土地規劃,以及一些有爭議的建設,例如高壓電站等向買家披露,業主在入伙後才發生問題,往往引發維權事件以及法律訴訟。(李建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