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變互聯網域名體系


2006.02.28

由周三開始,根據信息產業部提出的新規定,在中國互聯網域名之下,劃出七個新類別,包括原本的工商機構、網絡服務提供機構、教育機構、政府機構、非牟利機構五個類外,另加科研機構,以及軍隊部門兩個新類別。

此外,另開三十四個行政區的域名類別。雖然澳門、香港和台灣,各自擁有國家級別的域名,但這三地的網站,亦可以在新規定下,歸入中國域名之下。

而在新規定下,用戶訪問軍隊、政府和科研機構的伺服器前,不再經過美國ICANN的伺服器,而改用中國本身的伺服器。有報導指,這是提升中國網絡自主的重要一步,這令中國重要機構的通訊,不會再受到外國監控以及中斷。

現時由ICANN管理的中國互聯網域名有一百五十萬,但由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管理的有一百零九萬。

香港科技評論員許煜周二接受本台粵語組訪問時說,中國與其他國家一樣,一直都希望由美國手中收回對互聯網解析和域名管理的自主權,這本來並非刻意為了收緊中國言論自由而作出的行動。

不過,他表示,當中國逐步收回對互聯網解析的自主權後,有部分現時海外用戶仍能訪問的網站,日後可能受到限制,令中國的互聯網信息出現進一步封鎖。他說﹕他要拿回來,因為要易於控制。因為中國人看不到,海外可以看到。像有些被封殺的博客,中國看不到,海外看到,這是現況。世界各國都想收回自主權後,完全控制網絡資訊,他們要任何人看不到,就看不到。

近年來,中國一直都加強對互聯網資訊的管制。除了拘捕異見人士,以及向互聯網公司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刪除不少博客,亦向美國公司購買技術進行網絡封鎖。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