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中國互聯網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在上月二十日推出百度百科全書的測試,在使用形式上,類似在去年被中國政府封鎖的維基百科,容許用戶自行增加新的條目,以及參與編輯工作。
不過,與維基百科不同的地方在於,用戶在搜尋個別在政治上敏感內容時,會出現與伺服器連線中斷的現象。本台粵語組記者,曾經在百度百科上,搜尋人權、民主、法治、選舉這四個政治學名詞,只有法治和選舉能成功搜尋,其餘兩個都出現連線中斷。
在宗教方面,本台記者輸入法輪功,以及天主教兩個名詞,亦出現連線中斷的警告。而在重大政治事件上,本台記者先後輸入文革、文化大革命以及天安門事件這三個名詞,都出現連線中斷現象。
香港資訊科技評論員許煜,周五接受本台粵語組訪問時,指百度主動中斷搜尋敏感字眼用戶的做法,是百度的損失。而現時百度百科,大量條目由維基百科抄出來,甚至資料來源不明,除了禁止用戶搜索個別敏感字眼,就沒有再做好管理工作。他認為只會像百度另一個項目百度貼吧,成為一個充滿病毒的地方,並不能取代維基百科的地位。
許煜說﹕百度推出百度百科時,一度被傳能在維基百科被封時有所作為。但百度百科的資料一看就知就抄回來,很暴發戶式。百度貼吧也是以突然有大量條目出現,以及有大量病毒著稱。我看除了有條理一點,與百度貼吧沒有什麼分別。
許煜認為,百度作為一個商業機構,為了在中國政府互聯網管制政策下生存,不可能像維基百科般開放和全面。
在去年十月,中國政府開始封鎖維基百科後,中國的用戶需要利用突破網絡封鎖的軟件,瀏覽維基的內容以及繼續參與編輯維基百科。而維基方面已經表明,不會因為中國政府的封鎖而刪除中國認為是敏感的內容。(李建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