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周一披露日本防衛廳一份機密文件,文件指中國有可能攻擊日本,引起新一輪中日外交風波。
根據日本共同社的報導,這份不公開的防衛廳防衛力檢討報告中,列出中日發生戰爭的三種可能:中日因東海油氣田問題開戰、因釣魚台主權開戰,以及由於台海發生戰事,中國為防止美軍利用駐日基地支援台灣,先發制人。
這份報告不僅分析現時東亞地區的局勢,更分析中日之間進入戰爭狀態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攻擊日本本土的可能性。報告又指出,雖然中國政府亦認識到武力並非最好的解決方法,但為了維護中共的一黨專政、國家主權,或擴大在海洋上的權益,中國仍然可能與日本開戰。
這份報告引起社會相當大的反應,因為在以往日本防衛廳的報告中,甚少如此具體分析和假設中國攻擊日本的設想和方案。
中國外交部在周二例行記者會上,反駁日本這份內部報告。發言人章啟月指,有關報告內容,人為地製造中國威脅論。她指中國政府一貫與鄰國和平共處,報告內容毫無根據。
香港時事評論員譚志強,在接受本台廣東話組專訪時,指出日本防衛廳的這份報告,只是重申日本《週邊防衛法案》的內容。他認為,在布什連任後,日本藉美國全力攻擊伊拉克費盧杰的時機,向中國顯示實力,防止中國進行軍事冒險。他說﹕日本所有行動都配合美軍費盧杰戰事,因為美國總統和國會都在同一黨控制,日本乘勢彰顯自己是軍事大國,以保衛台灣以及周邊的油田。
自七十年代始,日本、中國和台灣兩國三方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一直僵持不下。日本一直派遣海上保安隊的巡邏艇到釣魚台島遊戈,並多次驅趕中港台前往宣示主權的民間船隻。而中國則不理會日本的反對,堅持在東海大陸架勘探和興建春曉油氣田,引發日中間在東海經濟專屬區的爭議。而日本與美國簽訂的《美日安保條約》的部分內容,以及日本部分市長、議員親台的態度,亦引起中日之間的關係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