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生效之前無良企業大幅裁員

0:00 / 0:00

繼深圳華為集團和沃爾瑪中國採購中心大幅裁員後﹐再有大型企業懷疑玩弄手法﹐規避明年元旦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國營企業武漢遠大制藥集團三百多名內退職工投訴被公司要求“重新上崗”﹐職工擔心重新上崗後工齡會被重新計算,亦會失去原來的退休福利,有學者擔心類似規避新法律的做法會陸續出現。

國家戰備急救用藥定點企業--武漢遠大制藥集團,前身是武漢制藥廠,有60多年歷史。於2000年,為了配合公司發展,有幾百名員工自願接受內退安排,變相提早退休,領取退養金。雖然不再在崗,但名義上仍然是武漢遠大制藥集團的職工。在十月底,“武藥”向這批內退職工發信,指為了生產經營需要,決定安排他們“重新上崗”。

原職工程師的其中一名內退職工劉先生表示,公司要求工齡不滿30年,離正式退休時間超過5年的內退職工,需要重新上崗。他由於尚有10年才到達正式退休年齡,所以亦在重新上崗之列。重新上崗後,離崗退養協議便會解除,他將會損失大約19萬元退養金,而且工齡需重新計算。此外,公司提供的上崗位都極差,都是搬運工和清潔工之類,所以大部內退職工都不願重新上崗。雖然武藥設有職工會,但工會並沒有積極調解事件。

劉先生說﹕工會沒有(調解)。我之前要求工會成立一個協調小組,我們內退員工跟資方的協調小組,但現在也沒有確認。我們已經出台了幾天的文件了,大約一個禮拜,工會都沒有出面協調。你說這種工會是代表工人利益說話嗎?要是成立不了(協調小組)只有仲裁去,仲裁到法院打官司,希望社會都重視這件事。

本台致電武漢遠大制藥集團人力資源部,值班人員一聽到記者提到內退職工便即時切線。

即將在08年1月1日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其中一條條文規定,若勞工在同一機構連續工作滿10年,勞工有權在續訂勞動合同時,選擇訂立固定或無固訂期限的勞動合同。因此有企業擔心,若選擇訂立無固定期限的職工越多,企業用人的自主性便會受影響,大大增加經營成本。

除了“武藥”,深圳華為集團和沃爾瑪中國採購中心,最近亦作出了人事調整。據報道,華為要求工作滿8年的員工,由個人向公司提交一份辭職申請,在達成自願辭職後共識之後,再競爭上崗,與公司簽訂新的 1-3年的勞動合同,工作崗位基本不變,薪酬略有上升。

華為在回應傳媒查詢時,否認規避新的勞動合同法,強調只是正常人力資源調整。被調整的人數少於7000人,涉及補償金額達到數十億元。

同樣在敏感時期裁員的沃爾瑪亦否認事件與即將實施的新法例有關,指裁員涉及全球包括中國、新加坡、土耳其、菲律賓以及斯里蘭卡等國家,共計250多人,當中中國的深圳、上海、莆田、東莞等四個採購分部,大約有110名員工在此次公司裁員中受到影響。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和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于海指出,即使有關企業強調只是人力資源調整,但在時間上和做法上,明顯看到是針對新法例而做。他相信會不斷有其他企業訪效。他說﹕“我相信華為與沃爾瑪已開了一個頭,你根本沒有辦法阻擋後面一些仿效的機構。要減少勞動方面的成本,新的勞動法為勞工更好的保障,寧願被公眾批評,但說起來不算是違法,只是一個做法,對勞工不友善,是一個規避法律。”

于海表示,雖然職工可以提出仲裁,但以華為的例子來說,勞工若不接受公司的自願辭職安排,可能會面對更嚴重的後果,畢竟在目前的勞資關係中,資方擁有較大的話事權。他說問題是出在新舊法例銜接上出現一個時間差,令不負責任的企業可以利用這個漏洞。他不知道政府可以怎樣補救,但最少應該介入,關注這件事。

據《羊城晚報》報道,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正向華為了解事件,並會審慎處理;而國家有關部門會針對情況,作出相關配套辦法,不予認可規避法律的行為。(羅佩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