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开始研究修改刑法保障律师权利
2006.04.28
全国人大周五召开非正式会议﹐研究修改刑事诉讼法﹐当中包括保障律师为被告辩护权利的条文。但熟识中国法律的香港学者王友金指﹐检讨刑事诉讼法的过程漫长而且阻力很大。
在周五的非正式会议中,出席的人大代表大部分是法律界人士及研究法律的学者,今次是人大首次就刑事诉讼中,如何加强对律师的权利和保障进行讨论。会议内容未有正式公布。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中国法制研究计划研究员王友金,周五接受本台粤语组访问时说,这次非正式会议﹐一般是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员会邀请专家出席听证会,就法律改革建议作出会商,是人大展开修改刑事诉讼法的第一步。而会议的结果甚少作出正式公布。
王友金指出,以他所知,这次修改有两个重点,一方面准许被告在被捕当日开始,就可以聘请律师,加强被告人聘请律师的权利,废除现有被告只能在开审前十天,才能聘请律师的限制。另一方面,亦要避免律师行使辩护权利时,受到法官以及公安机关的干预。
但王友金指,中国法律修改的过程漫长,而且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涉及相当多关于人权保障的原则性问题,遇上很大阻力,除非当局修改法律的决心很强,否则新法例很难在一两年内获全国人大通过,并得以落实。他说﹕如果决心大可能一年半载可以有结果,但如果无决心,就要三至五年。但阻力很大,因为很多原则性问题,大家的意见都很参差,都未得结论,像民主诉讼、被告沉默权、律师的权利,以至律师何时可以介入等等,大家的争论都很大。
不过,王友金认为,社会上要求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呼声很大,全国人大应该尽早修改刑事诉讼法。
近年来,中国不少律师为异见人士,或维权人士辩护时,不单执行辩护权时受很大的阻碍,更有不少律师因此被当局停牌,甚至被指触犯刑法受到监禁,律师行使职权全无保障。而近年,高智晟、郑恩宠等律师的遭遇,都受到外界很大关注。
而美国国会众议院,周四一致通过一项无约束力的议案,要求中国政府,恢复高智晟律师的执业权,以及扫除一切,中国律师履行维权职责的障碍。(李建军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