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名雜誌《財經》未能按期出版


2007.03.08

CJ200.jpg
《財經》雜誌2006年第11期的封面故事是黑龍江齊二藥廠的假藥事件。

中國知名雜誌《財經》雙週刊疑因兩篇涉及敏感議題的文章而被要求撤換,涉及的題材包括“物權法”及山東“魯能集團”七百多億國有資產被悄悄私有化。最新一期原定周一出版,但在未有向公眾解釋原因下臨時脫期,至今仍未見在市面出售。

據香港《明報》報導,該刊今期有兩篇文章疑觸動當局的“禁區”而被要求抽起撤換,一篇是封面故事,涉及提交這次全國人大審議的《物權法》,另外一篇是關於輿論高度關注的山東魯能集團700多億國有資產被悄悄私有化的報道。報導又指,較早前有消息傳出,為確保頗具爭議的《物權法》順利通過,有關部門已下達指令,禁止媒體報道這個問題。此外,北京高層對魯能私有化事件有爭議,有人贊成查處,但亦有人顧忌事件涉及面太廣,而且處理不好可能會引起新一輪爭議,甚至引發社會動盪,魯能事件因而被視為“敏感話題”。

原定於本周一出版的《財經》最新一期至周四仍未見在市面出售,該刊一名姓高的發言人回應本台粵語組記者查詢時否認有脫期,又說新一期已如期於周一出版。

但該刊發行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就表示,新一期不能如期出版是由於技術問題,但就拒絕詳細解釋。她又說,新一期最遲會於下周一出版。

該雜誌的長期讀者《中國海洋報》前記者昝愛宗表示,一報攤的老闆周四告訴他還未收到該刊的新一期。他又說,基於技術原因而誤期難以令人致信,他認為事件與報導涉及敏感內容,而被迫撤稿的可能性更大。昝愛宗又說,《財經》雜誌是中國現時僅存少數敢言的刊物,這次的事件另人憂慮新聞自由將進一步被收窄。

《財經》雙週刊創辦於一九九八年,以揭露中國的財經黑幕而聞名。報導包括曾引發股市震盪的“基金黑幕”;2003年在媒體大規模報導SARS前,《財經》早就以九頁篇幅報導廣東的疫情。今年初,《財經》又率先披露魯能“悄悄私有化”,逾700億國有資產被以30多億“賤賣”而引起轟動。週刊的總編輯胡舒立有中國證券界“最危險的女人”的稱號。(姬勵思報導)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