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中國民工自我保護意識增強

據路透社引述中國官方媒體在周三的報導﹐中國現今的農村﹐在八個農民當中就有一個會到城市去打工﹐全國大慨有一億民工﹐在工業發展迅速的城市裡工作﹐他們主要是集中在建築和服務等行業。

中國充裕的廉價民工﹐理應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所需的源源不絕的勞動力﹐但沿海工業城市近日郤鬧〝民工荒〞﹐引起了有關部門的警覺和研究。勞動部門在官方媒體的報告上承認﹐鬧〝民工荒〞是目前的客觀事實﹐低工資、工作環境惡劣和勞動強度高的企業﹐目前面對嚴重的勞動力短缺﹐他們招聘不到工人來工作。

據官方新華社的報導﹐記者走訪了珠江三角州部份城市發現﹐此次〝民工荒〞反映和折射出中國經濟正在發生了一些深刻的變化﹐首先是民工已經意識到〝跑遠不如就近〞﹐由於在家鄉也能找到工作﹐現在很多民工不願到廣東及沿海工作。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珠江三洲角和沿海地區出現大面積民工短缺。各地對產業工人需求猛增﹐廣東及沿海各地從吸納全國勞動力的〝就業窪地〞變成了〝平地〞。

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中﹐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加快發展﹐就業機會增多﹐不少農民工認為在薪金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原地就業既熟悉當地情況、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又可節省外出打工的出行成本﹐於是〝跑遠不如就近〞成為許多民工的共識。

其次是﹐新一代的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上一代為高﹐自我保護和自我價值承認意識較上一代為強﹐對一些企業的侵權行為﹐不再像他們的上一代那樣忍氣吞聲、逆來順受。他們在尋找工作上有三個明顯的特點﹐敢於挑肥揀瘦﹐敢於跳槽﹐敢於為待遇同企業老板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