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中国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2004.09.08

据路透社引述中国官方媒体在周三的报导﹐中国现今的农村﹐在八个农民当中就有一个会到城市去打工﹐全国大慨有一亿民工﹐在工业发展迅速的城市里工作﹐他们主要是集中在建筑和服务等行业。

中国充裕的廉价民工﹐理应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所需的源源不绝的劳动力﹐但沿海工业城市近日郤闹〝民工荒〞﹐引起了有关部门的警觉和研究。劳动部门在官方媒体的报告上承认﹐闹〝民工荒〞是目前的客观事实﹐低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和劳动强度高的企业﹐目前面对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他们招聘不到工人来工作。

据官方新华社的报导﹐记者走访了珠江三角州部份城市发现﹐此次〝民工荒〞反映和折射出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民工已经意识到〝跑远不如就近〞﹐由于在家乡也能找到工作﹐现在很多民工不愿到广东及沿海工作。随著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珠江三洲角和沿海地区出现大面积民工短缺。各地对产业工人需求猛增﹐广东及沿海各地从吸纳全国劳动力的〝就业洼地〞变成了〝平地〞。

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中﹐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加快发展﹐就业机会增多﹐不少农民工认为在薪金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原地就业既熟悉当地情况、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又可节省外出打工的出行成本﹐于是〝跑远不如就近〞成为许多民工的共识。

其次是﹐新一代的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上一代为高﹐自我保护和自我价值承认意识较上一代为强﹐对一些企业的侵权行为﹐不再像他们的上一代那样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他们在寻找工作上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敢于挑肥拣瘦﹐敢于跳槽﹐敢于为待遇同企业老板讨价还价。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