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律師入稟法院要求撤銷《色戒》在中國公映許可

0:00 / 0:00

河北省兩名律師上月底入稟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指李安執導的《色戒》內容多處美化漢奸形象﹐醜化因抗日殉職的特工人員﹐要求根據《行政許可法》撤銷《色戒》在中國公映許可。(李建軍報道)

這兩名律師都是抗日軍人的後代,他們是石家莊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張力和陳肖言,在上月廿八日,入稟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指李安執導的電影《色戒》內容中多處宣揚漢奸形象,因此,根據《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九條,要求法院下令國家廣電總局,撤銷對《色戒》發出的上映許可,並揚言如果法院不予立案,將會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上訴。

張力在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他們這次狀告《色戒》,並非因《色戒》露骨的情慾內容,因為《色戒》在中國上映時,有關情慾鏡頭已經被刪去。而是認為《色戒》的寫法,在多處美化漢奸形象,以至刻意醜化因抗日而犧牲的軍統特務,以及抗日知識分子,因此,他們認為這種文學創作,已經超越國家道德底線,不應該讓電影繼續放映下去。他說﹕在片中女主角因為幾場床上戲,最後背叛了國家,易先生這個漢奸,顯得含情脈脈,而片中的抗日的學生,顯得形象猥鎖,而且連慷慨就義時唱的那句詩,都是汪精衛年青時所作,這樣的情況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們都認同作者有改編文學作品的言論自由,但這兩位律師認為,任何的言論自由,都應該有一個尺度限制。

但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講師,本身亦是律師的滕彪,認為這兩名律師的入稟理由很危險。他指,為了防止色情、暴力資訊的傳播,適當的電影審查制度是有必要。但如果政府以一些歷史觀點上分歧,或防止美化漢奸為理由,禁止個別電影放映,就會公然侵犯公民的言論自由,觀點相當危險。他還說﹕為防止色情暴力的東西出現,電影的分級制度是必要的,不過,如果因為一些歷史事實分歧,觀點上的分歧,禁止一部電影的播放,就可能會違反公民的思想自由,這種理由其實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腳的。

本台曾經就這兩名律師的入稟狀,多次致電國家廣電總局,但未有人回應。本台亦透過《色戒》在台灣的發行商台灣迪士尼公司聯絡李安,但截稿前未能成功聯絡導演回應。

《色戒》是改編自已故作家張愛玲在小說集《惘然記》中的一篇題目為《色戒》短篇小說,由於張愛玲的丈夫胡蘭成,被指在抗戰期間是漢奸,在戰後流亡日本寫作,加上在胡蘭成效力汪精衛政權期間,曾經發生國民黨女特務鄭蘋如,刺殺漢奸丁默村失敗後被槍斃的事件,因此,《色戒》被認為改編自鄭蘋如的故事。鄭蘋如現在臺灣法務部調查局封為愛國烈士。

《色戒》在多個西方國家、香港和台灣,都能夠在不作刪剪下向成年觀眾放映,而在中國則被刪去十多分鐘露骨情慾鏡頭。(李建軍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