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官員表示中國不會出現“油荒”


2005.08.22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級官員李揚表示﹐中國石油化工及中國石油兩家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商﹐於上周開始每日向廣東供應八萬至九萬噸成品油。

李揚向媒體表示﹐總體來說﹐石油產品在中國的生產、消耗、存貨及進出口等都保持平衡﹐並保證了對消費者有充足的供應。李揚說﹐政府現正進行緊急措施﹐廣東省南部的汽油荒﹐很快便會得到緩和。

據法新社周一報導﹐有廣州的目擊者表示﹐雖然在一些加油站仍然貼出沒有柴油供應的告示﹐但排隊輪候入油的車龍確實是短了﹐不過在深圳的情況則沒有改善﹐汽車仍在加油站大排長龍。深圳市政府已經下令馬上加建24個新加油站應急。

報導表示﹐世界石油價格數周來不斷上升﹐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亦不斷增加﹐本土的煉油廠在7月底便出現供應短缺的情況。李揚堅持說﹐個多月來的石油荒﹐主因是颱風影響了石油產品的供應。不過專家則表示﹐石油荒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政府操控產品價格所致﹐亞洲石油顧問公司總裁表示﹐如果中國政府﹐不考慮改革石油產品的價格結構﹐在另一次油價高企的時候﹐中國將會很快面臨第二次的油荒。

法新社的報導表示﹐中國是以紐約、鹿特丹及新加坡等原油市場上月的市場價格來制訂國內石油產品價格﹐只淮許在每日的買賣中有8%的價格浮動。當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上升到67美元一桶時﹐中國國內的市場價值仍然維持43至47美元一桶﹐因此中國煉油廠不願供應石油產品﹐因為每桶會損失約20美元。

法新社表示﹐由於中國政府擔心出現通貨澎脹﹐拒絕讓國內的石油產品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