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访数量和上访人数下降


2006.10.04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中国国家信访局局长王学军,在最新一期《了望新闻周刊》指,在《信访条例》实施后,信访总量比去年下降百分之六点五,集体上访人次下降四成,初次信访量亦下降接近一成,而各地政府机构门前集体上访,以及信访接待场所长期聚集大量群众的情况都得到改善。

他在《了望新闻周刊》中指,信访形势出现变化,因为中共党中央,以及国务院对信访高度重视,以及实施新的《信访条例》规范信访工作,改善信访环境所致。

不过,在维权事件中受委屈的群众,以及维权人士,都对信访量出现下降的现象,有不同的看法。太石村维权事件中,村民领袖冯秋盛认为,由过往的经验来看,上访后通常上级政府,将问题发回下级政府处理,令上访失去了意义,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很多人对信访制度失去信心。他说﹕其他地方的上访都好像没作用,效果不大,去上面上访,个案都会发回下面处理的。

维权人士刘正有,批评现行的《信访条例》是打压上访者的恶法,他指如果当地政府能够就地解决问题,就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前往北京上访。他指现时民众的怨气有增无减,中央政府只是在包庇地方政府胡作非为。他说﹕不从下面找原因,不从官员身上找原因,光是从上访人士身上找原因,上访人士这样不对,那样不对,他们都是对的,为何那么多冤假错案。根本原因是,中央政府在袒护地方的劣官和恶官。

而有不少协助上访民众经验的维权人士刘飞跃表示,中国基层民众由于受过往找清官呼冤的封建思维影响,才会希望透过上访来解决问题。

不过刘飞跃亦指出,由于不少农民在长期上访后,发现上访不能够解决问题,因此有不少农民领袖都表示,不结束一党专政不可能解决官官相卫的问题,放弃上访,而改用其他方法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他说﹕甚至我们接见一些上访领袖的时候,他们说在一党专政下,他们上访是解决不了问题,所谓父母官、清官都解决不了问题,有些民众更对体制失望,甚至对体制质疑的程度。

近年来,中国各地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纠纷不断,令民众纷纷前往政府部门上访,其中北京南站附近一带,更成为长期在北京上访群众的聚集点,被媒体称为“上访村”。而征地拆迁、选举舞弊、官员贪污以及环保问题,都是民众上访的热门焦点。而去年开始实施的《信访条例》,就对民众上访作出多方面的限制。(李建军报导)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