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部份水產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
2005.11.30
珠江屬於鹹淡水交界,河鮮海產別具風味,以肉質鮮美聞名,廣受食客歡迎。不過,香港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進行的研究發現,該處的河鮮海產因受工業污染,重金屬含量偏高,部分重金屬鉛和鎘的含量,嚴重超出中國的安全標準。
研究人員在2003年,於珠江河口一帶共7處地方,共抽取了58份魚、蝦、蟹及貝殼類的水產樣本化驗,結果發現,魚類平均含鉛量達每公斤2.2毫克,超過中國安全標準每公斤1毫克的水平達一倍多,其中泥?的含鉛量達到每公斤30.7毫克,超出安全標準30倍。
研究又發現,4類水產中,除了魚的含鎘量平均數沒有超出標準外,蝦、蟹和貝殼類的平均含鎘量,均高於中國安全標準的0.05毫克,當中一個基圍蝦的樣本,含鎘量達每公斤2.1毫克,超出標準40倍之多。
有份參與研究計劃的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研究員葉靜雯接受本台粵語組訪問表示,珠三角的工業廢水,工業固體廢料,以及散布在空氣中的污染物,污染了河水及沉積泥,結果生長在河口的生物,就吃下了這些含重金屬的東西。
葉靜雯指出,鉛和鎘都是有毒的重金屬,長期進食含這類重金屬的鹹淡水生物,會嚴重傷害人體健康,增加患癌機會。她說﹕鉛對小朋友的影響較大,如腦部發展,可能會有氣速或遲鈍;鎘會影響胃部及會氣速。
葉靜雯呼籲市民要小心進食河鮮海產,及要均衡飲食﹐她說:“這些是日積月累的,你是否長期都食用這麼高金屬含量的魚呢,相信不是,而且一餐之中也會吃其他東西,所以影響會是十年、二十年也不知道的。”
熟悉中國情況的法律界人士指出,中國的食物安全一般比較嚴格,而本港標準則多參考國際公約,與中國大陸的安全準則不同,雖然這項研究顯示基圍蝦的含鎘量超出中國的標準40倍,但在香港只屬輕微超標,而含鉛量超出國內標準30倍的一個泥?樣本,在香港是超標5倍。
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指出,香港的淡水魚大部分都是飼養的,較少來自珠江,不過,如果吃蝦和蟹就要小心些。他說﹕“當然如果是蝦或蟹就較嚴重些,原因是蝦蟹在河底搵食,較易吃到河底的軟體動植物,故此大家吃基圍蝦或軟仔蟹就要小心些。”
香港食環署發言人表示,去年一月至今年六月,當局在香港市面抽查了約300個海產樣本,其中11個重金屬微量超標。由於只是輕微超標,應該不會對市民健康構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