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學者批評當局在松花江污染事件上黑箱作業

0:00 / 0:00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周四的通報,長150公里的松花江污染帶,已經抵達依蘭市郊的通河,當地的硝基苯含量超標三倍多。污染的前峰帶就在木蘭縣附近,硝基苯的超標程度達27倍。依蘭市郊由周四開始停水三天,當地兩萬多名居民受影響,居民都在水車前排隊領取潔淨食水。而依蘭市中心,由於飲用井水為主,因此未有受到這次污染事件影響。

雖然俄羅斯水利資源署署長哈米托夫,周三表示已經收到中國方面的信件,除了再次對這次污染事件表示道歉,而且更答應賠償。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周四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未收到俄國方面索償的要求。中國每天都向聯合國和外國駐華機構匯報松花江水流的情況,並會安排聯合國專家到實地考察

前合肥工業大學教授,《生態學研究》雜誌總編輯王大齊,周四接受本台粵語組訪問時,批評中國政府在處理松花江重大污染事故時黑箱作業,不但影響民眾生活,更令鄰國俄羅斯以及日本海的生態受到嚴重污染。等到紙包不住火,迫不得以,才將真相公開。

他說﹕松花江這次污染,會影響整個松花江流域、黑龍江流域、甚至影響到日本海,後果很嚴重,但中國只是說問題不大,欺騙老百姓,老百姓不知情,不能做準備。他隱暪到紙包不住火時,才切切實實地講出來。儘量隱暪,儘量不向老百姓報告,令老百姓無法防備,都是黑箱作業。

此外,以敢言見稱的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兼新聞發言人潘岳,沒有在環保總局最近一次記者會中擔任新聞發言人,當局說他另有任務,有報導指潘岳發言及撰文批評中國的環保政策及造成污染的大企業,在體制內受到強大壓力,無法再擔任新聞發言人的工作,潘岳的遭遇引起中國環保界高度關注,認為中國的環保工作發展前景堪憂。

王大齊表示,敢言批評的潘岳不再擔任國家環保總局新聞發言人,對中國形象有負面影響,顯示中國政府,對環保生態有關的問題,會更傾向採用隱暪的做法。他說﹕“他不做發言人,對環保工作有負面影響。現在沒有人說話,這個松花江問題就沒有人講話,沒有人做批評。”

45歲的潘岳在過去兩年不斷對中國的污染現狀發出警告,並努力迫使那些污染企業重視環境保護,他曾代表環保總局,叫停了沒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三十宗特大工程,總值140億美元,包括火電站和水電站,得到不少民眾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