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珠三角咸潮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2006.01.16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近月来受到特大咸潮侵袭,令到该区的饮用水供应和居民生活大受影响,由于海水咸度大大超过国家标准,一度令珠海、中山的水厂停止运作,甚至由中央下令从西江上游的广西调淡水“化淡”西江,纾缓受影响地区的供水紧张。从表面上看,咸潮是因为上游雨量稀少,加上天文大潮所致,但背后有复杂的人为因素,国家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高级工程师胥加仕对香港传媒表示,珠三角咸潮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因为珠三角一带经济急速发展,肆意破坏自然资源,忽略及牺牲环境和生态保护。
中国民间环保专家王大齐对本台粤语组表示,他同样认为生态环境受人为破坏,是近年珠三角咸潮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
另外,国家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承认,由于近年来珠江流域生态受到人为破坏,沿岸大量的非法采沙导致河床下降,以及工业开发用水量加大,加上水污染严重,导致广东的缺水危机渐趋严重。
资料显示,2003年底发生的咸潮在当时被称为20年来最大的一次咸潮;2004年的咸潮,再次“破纪录”,成为4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咸潮;去年十二月开始的咸潮持续到现在仍未退减。
咸潮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在珠海白莲洞公园取水处,几十名市民拿著大大小小水桶,大清早就来轮候山水。有市民向记者说,家中的自来水实在咸得难以入口,只好长途跋涉来取水回家煮饭和煲茶,由于人太多,往往要轮上两三个小时。亦有市民转用桶装蒸馏水,一家几口每个月的开销就增加了百多二百元。广东省当局已要求相关水库、电站管理单位严格执行调度令,以确保珠江调水压咸工作顺利进行。
©
2006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