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證化學原料流入國際藥物市場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化學公司生產的藥物原料正在流入國際市場﹐被用來製成假藥﹐而這些藥物成份大部份沒有經過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檢測和認證。

報導說﹐今年十月的意大利米蘭藥品展銷會上﹐參展的500多家中國企業當中﹐最少有82家企業參展的藥品成份沒有經過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檢測和認證。

報導說﹐雖然這些公司不能代表所有參展公司﹐但米蘭藥品展銷會反映的深層問題是﹐這些未經中國當局檢測和認證的中國化學公司生產的藥物原料﹐正在國際市場上泛濫。

在中國﹐製藥公司需要經過國家藥監局的檢測和認證﹐化學製品公司則屬於其他質檢機關的管理範圍﹐使中國的化學公司生產的藥物原料可以不受控制﹐出口到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在互聯網上全球銷售﹐造成了監督過程的真空地帶﹐而不少美國人轉移到互聯網上購買便宜的藥品。

中國藥監局一名高級官員對該報承認﹐藥監局從來沒有調查過任何一家化學公司﹐因為這不屬於該局管理權限。

報導說﹐在1990年代中期一間中國化學公司生產的有問題藥物原料﹐造成近一百名海地兒童死亡事件發生後﹐中國的衛生官員已意識到監管的漏洞﹐但中國當局未有即時採取措施﹐停止這些化學公司出口生產藥物原料。

在2006﹐巴拿馬有關藥廠使用中國化學公司生產的二甘醇製造止咳糖漿及其他藥品﹐導致最少138人死亡。

美國國土安全部去年發表的一份聲明說﹐最近幾年來﹐中國和印度已經成為假冒藥物原料的最大供應國。

今年九月﹐美國當局查獲240多公斤來自中國的類固醇﹐總共有30多家中國原料供應商務涉及此案。今年七月﹐華裔墨西哥公民葉真理因涉犯毒在美國被捕﹐葉真理從中國和印度進口大量化學原料﹐在墨西哥加工製成冰毒後再運到美國市場上出售。(畢子默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