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頻繁發生業主反對建變電站的糾紛


2006.10.17

中國各省市近數年來發展蓬勃﹐新建築物不斷湧現﹐但由於缺乏周詳的規劃及欠缺透明度﹐過程中出現不少矛盾﹐甚至爆發官民衝突﹐其中居民反對興建變電站的糾紛最為顯著。

最近,中國多個大城市,都發生因小區或物業發展商沒有在售樓書中標明物業附近將會興建大型變電站,而引發業主維權事件。

天津市郊“水語新城”的業主,在兩年前買樓花時,售樓書上並無列明在屋苑的綠化帶會興建大型變電站。但在上月業主陸續接收單位時,才發現屋苑內的綠化帶,竟然變成了大型變電站。業主除了不滿發展商黑箱作業外,更擔心變電站造成的電磁場影響居民健康。

“水語新城” 的一名業主周二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雖然業主對屋苑內興建變電站非常不滿,恐怕投資因此貶值,但業主亦不知如何透過法律手段維權。她認為現時中國的法制並不健全。她說﹕我就發現現在的法律並不是特別健全,所以說實在的,老百姓只能去忍,也是需要法律慢慢健全,才能夠保護我們的權益。

在江西省南昌市,私人屋苑“秀泊經典”的部分業主亦在今年年中收樓時,才發現附近正興建大型變電站。一名退休居民因此在今年八月開始,發起大型的維權運動,要求政府暫停變電站工程。

一名職業是電力工程師的業主,接受本台訪問時指,當局應該就變電站與民居的距離,訂立一定的標準,並且在興建前召開聽證會,容許新業主就變電站的位置發表意見,而不是在變電站興建後,迫業主接受。他說﹕希望有一些比較成熟的規範,例如變電站離民居多少多少米,有什麼措施,去減低對人類的影響,做到這個程度,至少維權也有一個依據。

曾經處理過不少涉及變電站維權案例的李勇律師指,現時興建變電站,亦要經過一定的規劃和審批程序,但業主如果要法庭索償,要證明他們在不知情情況下買樓,有舉證上的困難。他希望在監管上作出改革,保障業主的知情權。他說﹕如果要改善的話,應該在監管上作出改善,合約條款應該儘可能避免這種情況,有什麼變電站、通風口等全部必須告知。因為雖然法律上有告知的義務,但現時舉證上仍是比較困難。

除了天津和南昌,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都發生過因屋苑範圍內或附近地域出現變電站而引發的維權事件。其中,北京科學園南里居民,因抗議當局在距離民居不足六米的範圍興建奧運會變電站,而引發警民衝突。(李建軍報導)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