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嘉:研究中國的學者存在多種形式的自我審查
2007.05.10
香港科技大學學者穆嘉最近撰文質疑“研究中國的學者是否全部被收買?”﹐穆嘉表示研究中國的學者存在多種形式的自我審查﹐從事中國研究學界人士包括他自己﹐習慣性地討好中共﹐用中方的語言﹐動機是為了適者生存。
穆嘉週四晚對本台表示,他在四月號刊登於英文《遠東經濟評論》上的文章題目是“中國學者是否全部被收買?”。他說研究中國的學者,包括他自己,習慣性地討好中國共產黨,有時是意識到的,而經常是無意識的。方法包括研究的課題、報告忽略的事實、使用的語言、及講授課程的內容。
他說﹕“我們不講中國共產黨怎樣腐敗啦,在黑龍江買領導的職位要多少錢?這些東西我們都不講,我們講政府是甚麼?部門是甚麼?然後黨和政府的關係是甚麼?”操流利中文的德裔學者穆嘉說,外籍的中國學者為方便搜集數據,就要與大陸的學者合作與中國合作。一些西方學者在中國有親屬,有房產,他們的母語不是漢語,已經投入多年時間學習中文,把自己的事業建立在一個巨大的、無法轉移的投入之上。他們通過與中國的關系,獲得信息、觀點,從中得益。如此一來,西方學者得到學術上的最新觀點、工作上有成就,中共也得到西人提供的廣告宣傳。
但是如果不合作,後果會很明顯,沒法在中國找到合作伙伴,對中國的研究會遇到麻煩。前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李少民就被中國監禁了5個月,罪名是“危害國家安全”,而香港城市大學沒有對李少民提供任何支持。於是全體研究中國的知識界都選擇了同一條路,不要讓中國共產黨不高興。
他說﹕“我們用的語言都是中國共產黨的語言,我們說人大,但是人大與國外的國會、議會都不一樣;我們說解放軍,但真的是‘解放’軍嗎?我們可能不講”。穆嘉還說,研究中國經濟、政治的學家比較容易頻繁地走到中共的對立面,因此彼此間存有多種形式的自我審查;就連社會學家、人種學家在進行中國網絡研究、少數族裔文化研究也有不能涉足的禁區。
他舉例說,大陸的價格管制給官員們極大的權力去干預價格制定,“我們不對中文詞市場的定義表示疑問,而是直接翻譯成“市場”﹐假設它與西方市場(market)一樣;盡管大陸有了公司法,但中國仍然對公司發號施令,國有企業、包括國企的公司,由黨支部參與企業決策,國企董事會的主席和黨的支部書記原則上還應該是同一個人。在中國最大50家國有企業,它們最高的人事由中共政治局直接任命。
另外,使用中國“政府”這個名詞,卻不進一步說明95%的政府高官是中共黨員,關鍵決策是這些人在黨務工作會議上決定的,政府人事部和黨委組織部實際上是同一套人員,監察部和中共紀律委員會實際上是同一套班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是100%同一套人員。
穆嘉質疑誰在管理中國?他說,通過使用“政府”這個詞,西方學者讓中國“政府”等同於其他政府,特別是西方政府,這樣做正確嗎?這位香港科技大學的學者還表示,“我們是否很幼稚呢?”﹐“中央是好的,都是地方政府不好”這一套的宣傳,是否已經被國外研究界不帶疑問地接受了呢?
穆嘉對本台表示,在《遠東經濟評論》發表該篇文章後,收到的電郵回覆都是正面的,他也留意自己到中國的簽證沒有發生問題。而他所在的香港科技大學,全球排名50以內,香港要做國際的教育城市,就是捍衛學術自由,他想了很久才寫這篇文章。(何山報導﹐週未播出詳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