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取消加工貿易保稅優惠政策


2006.05.08

大陸有關部門擬取消現行加工貿易保稅的優惠政策,有?商表示﹐若政策落實﹐繳納的稅款將比現時增加近百分之二十﹐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指方案擾民,並準備月內聯同多個商會向大陸反映不滿。

現時在東莞及深圳約有近八萬間中小加工企業,其中大部份是港商,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佘繼標,周一接受本台粵語組訪問時說,他自己是從事“摩打”加工的,主要是將產品供應予玩具廠,他指若大陸當局取消“國貨復進口”及“深加工結構”的保稅優惠政策﹐他們這個屬中間環節的企業,視作內銷,須要繳納近百分之二十的稅,他認為政策不合理,亦不可行。

他說,政策一旦推行,中間環節的加工企業,勢必選擇將產品經香港出口,再入口交予大陸廠商,他指此舉將會增加交通運輸的成本,亦會大大增加海關的負擔。

佘繼標說,已有多個中小加工企業商會成員,表示新政策對企業造成困擾,擔心政策實拖,加工貿易企業將無法在內地生存下去。所以,他們正聯同十多個中小企商會,準備今個月內約見廣東省工商管理局,反映不滿,若果得不到滿意答覆,不排除上訪至北京商務部。

北京商務部辦公室值班員,周一接受查詢時表示,未收到有關政策的內容,亦不知新政策何時出台。

大陸的加工貿易佔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五成,廣東作為中國加工貿易的支柱,主要依靠港台的中小加工企業。

至於取消“國貨復進口”料件加工貿易的保稅政策,據香港《文匯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國貨復進口”在廣東加工貿易中佔相當比重,一直都是加工貿易保稅業務中企業普遍採用的運作模式。

根據北京商務部規定,“深加工結構”是指加工貿易企業將保稅進口料件加工的產品,轉至另一直屬海關關區內的加工貿易企業進一步加工後復出口的經營活動,此舉可以縮短企業實際進出口所花的時間及金錢。至於“國貨復進口”是指在大陸生產製造,並已運出關的貨物,而出口產品在境外經加工後購買進口的,不被視為國貨復進口對待,將視作一般貨物進口辨理。(馮日遙報導)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